电影《一个勺子》故事简单却发人深思,一开始看的很累,看到勺子已经影响到拉条子家人的生活后,故事开始变得有意思,也更压抑。一个淳朴善良的老实人,就这样被一群聪明人利用欺骗,他的善良没有好报,反而招来了更多的磨难。在他的噩梦中,他就像一个待宰的羔羊,他想变得凶残来杀掉懦弱的自己,人傻就会受欺负,没有为什么,就像三哥说的那样,生活就是这样。之所以感受强烈到有表达欲望,是因为影片开头金枝子和拉条子的一段对话。夫妻俩东挪西借了五万块,用来给儿子托关系减刑,事儿没办成,钱也自然打了水漂。拉条子耷拉着脑袋,强撑着硬气对媳妇说:要不回来就算了,不就几万块嘛。于人,是屈屈几万块钱;可对拉条子一家来说,那是全部的积蓄外加两万块的外债。金枝子气不过,抹着眼泪说道:那是钱的事儿嘛。整日里被人整、被人骗。这段对话是如此的写实,毫不留情地戳中我的痛点,因为二十几年的人生中我从爸妈口中听到了无数次。我爸是个老实人,按电影中的说法,活脱脱一个勺子。上当受骗是家常便饭,忍气吞声是好涵养。影片结束时,我忍不住想,要不是爸爸在体制内有个还算体面的工作,常常是人求于他而己不犯人,要不是我妈还算强悍,我们一家不知道会不会落到和影片主人公一样的境地。爸爸的收入都是交给妈妈的,被一朋友劝告说得存点私房钱,他就胆战心惊地攒了一万块钱,第二天就被该人借走。又一个朋友要借小额贷款,请他做担保。他连小额贷款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跟人签了协议。后来幸好被我妈及时发现,撒泼耍横解决了这件事。这位朋友贷款不成,直接从我爸手里借走一万块。每次我问他何时能把钱要回来,他都是叹口气,耷拉个脑袋,双手抱着头:大妞呀,你是要逼死爸爸啊。坐公交车,下车的时候被身后的妇女踩到脚,对方声称脚踝因此受伤要他赔钱;要不是有路人围观报了警主持公道,我爸可能真的要掏钱息事宁人。他是个皮肤科医生,救死扶伤谈不上,但也是兢兢业业,不赚一分黑心钱。就这样还被医闹,说吃了他开的药之后头晕恶心要求赔偿。要不是最后被我妈知晓,约那位医闹女士出来喝茶并成功摆平,没错,我妈就是这么厉害,我爸又只能自认倒霉。后来我和我妈都想开了,每次他被骗被欺负,我们反倒要互相告诫安慰对方:别埋怨你爸啊,别跟他提这事,别让他更难受。这个社会对老实人够刻薄的了,身为他最亲近的人,我只想给他更多的爱和体谅。影片后半程,有一场戏蒋勤勤演技爆发,哭着喊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之一:好人没好报啊。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旁边坐了一位听起来言语极其强势的女人,从头至尾都在抱怨影片无聊,不好笑也没深度,说怎么会有那么傻的人呢。是啊,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电影最重要的是要寻找共鸣。一个生活中处处争先从不吃亏的精明人,怎么会想到世上真有人过这样的生活呢。就像我未见到更广阔的世界之前,我以为每个人都像我爸爸一样善良。什么是善良呢,我定义不来,因为这年头善良,老实,好人,傻子都成了同义词。我爸的践行标准大概是这样的:最大限度地容让他人的冒犯,无条件地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拉条子夫妇不善良吗,捡了个傻子回家,给吃给穿还自觉于心有愧。无疑,他们夫妇的道德水准是高出电影里其他人的,可是这样的人,屡屡受骗,做了好事反落骂名,没有等来一声道谢,最后反把自己逼到了走投无路。虽说为了故事发展不得不使矛盾持续升级,可是谁又能说现实生活不比电影更残酷呢。我一直深深感激上天,对于我爸这样一个老实人还算温柔、甚至厚爱。毕竟以他的傻劲儿,在这么个丛林社会里,只是损失点钱财,受丁点委屈,太侥幸了。身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是坚信马太效应的,损不足而益有余才是社会规律。影片结尾时,我甚至猜想会有更惨的命运降临在拉条子一家人身上。然而并没有,最后拉条子的儿子莫名其妙地获得了减刑,大头哥莫名其妙地还回了五万块钱,我不知道导演的用意是好人终有好报,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巨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