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历史的罗生门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lohasidc.com/

十几年之前,被朋友拉进一个QQ群,里面的群友都是在一个论坛里厮混的写手们,后来又陆陆续续给拉进来一些人,大家在群里东拉西扯谈天说地倒也不亦乐乎。时间长了,大家便都熟悉起来,渐渐地有了情谊,好像这聊天群是一个让精神放松的场所,即使有的网友之间有些鸡毛蒜皮的矛盾,言谈话语之中有些冲突甚至恶语相加,过不了多久也就不当回事了,退群的或者被踢出去的网友,再被拉回群里来,打个哈哈也就云消雾散了。

有一天,一个在江苏的群友突然提出要与我私聊,说有些事情问我能不能给帮个忙。私聊的时候,他先问我的老家在哪里,我知道这是明知故问的,因为群里的朋友大多知道我出生成长在天津。然后问我可否有公安方面的朋友关系,他的一个远在乡下的亲戚的孩子在天津的一家餐厅里打工,年龄还不到十六岁,因为偷了餐厅里的一条香烟,被老板报警之后给刑拘了,目前孩子的父母接到警方电话,被要求先出二万块钱,然后再说其它的事情。我得到的信息就是这么多。

我想了一下,在天津确实有一些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同学和朋友,于是我让他告诉我这个孩子的名字,以及被刑拘在哪个区,主持办案的警官是谁。当时我在北京教授日本武术,每逢周末回天津也有两节课程。那个周末在天津,下课之后与学员们一起吃饭,突然我想起了在座的一位学员是天津公安市局的法医,于是我就招呼他到一边,把聊天群里的这位群友拜托给我的事情讲了一下,我对这个学员说这件事情很让我生气,一个不到十六岁的孩子,偷了餐厅里的一条香烟,这是多大的罪行啊,一说话就是狮子口大开,让孩子的父母先出两万,这已经有勒索的意味了!这位学员说:老师您别生气,我先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咱在商量。

当天晚上不到十二点钟,手机铃声响了,接通之后知道是法医学员打过来了,他说:老师,先向您汇报一下我了解的案情,正好我认识那个区刑侦大队的队长,我一提那孩子的名字他说知道,目前就被刑拘在他们那里。但是,这刑侦大队的队长所讲情况与您所说的有些出入。第一那孩子已经超过十六岁了。第二那孩子所犯的事儿可不是仅仅偷了餐厅里的一条香烟,在偷了几条香烟还有其它的物品之后,他还放了一把火!他把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好像燃起了一股无名之火。学员在老师,您有什么具体想法和要求,您直接跟我说,咱想办法就是了。我说:好,谢谢你!

这件事情过去十几年了,我却还记忆犹新,我以为这是一个教训。因为当时我放下电话之后异常恼火,我所恼火的是为什么这位群友不跟我如实的讲述案情,以至于让我在委托学员这件事儿的时候,好像我在故意撒谎隐瞒什么,这真的让我感觉到颜面全无!怒气稍微平静下来之后,在QQ上点开了那群友的私聊窗口,把具体情况跟他讲了一下,他说:原来这样子啊!好像他也并不了解真实情况一样。我问他: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啊?他说是远在乡下的一个亲戚的孩子。我说:你看着办吧!后来他也没再找我,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又遇到过两次类似的事情,都是有关朋友的亲近关系之人犯奸做科被刑拘在押,希望我出面疏通关节争取宽大处理的。在他们跟我述说案情的时候,我盯住他们的眼睛,一字一句的告诉他们:别撒谎,不要隐瞒细节,不要避重就轻,我需要了解最真实的内容!我之所如此咄咄逼人地让对方如实陈述他要讲给我的故事,因为我有过教训,我知道人性是有弱点的,而人性之中的这个弱点的发挥作用是不由自主的,是下意识的行为。

大概一个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的时候,特别是一些难以启齿的那些不太光彩的故事,往往有意无意地在隐瞒着什么遮掩着什么,或者篡改和歪曲着什么,都在那尽力地为自己的难以启齿和不太光彩的事迹涂抹着迷惑人的色彩。最高明的撒谎者能把一件他所做过的最无耻的事情描绘成伟大光荣正确。一个人讲自己的故事如此,一群人讲自己国家的故事也如此。精研中日战争历史的学者冯学荣先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世人知道的历史,只有事实的一半》。

冯学荣先生说的没错,世人知道的历史,只有事实的一半。其实,我们中国人所知道的历史,大概连事实的一半都没有。好像是历史老师袁腾飞说过,我们的历史的真实度,大概不到百分之五。有人问过我:这不可能吧?我说:差不多吧!对方沉默,我也沉默,我知道他不大相信。我不知道如何让他相信,因为我们面对历史的眼光不一样,态度不一样,立场不一样。

我们如何面对历史?这个面对历史,包括读史的和写史的。读史的人大概是业余爱好,走进书店里的相关柜台,面对着铺天盖地的有关历史的书籍,可能都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朝代、同一个事件、同一个人的历史故事,或许有多人书写,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陈述,选择哪一个好呢?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先选择那个写得最有趣儿的版本去看,因为倘若作者写得无趣儿,会令你心生厌烦的,甚至无法阅读下去。读史,是一个逐渐逐渐深入的过程,你阅读得多了,辨别书写者的水平的能力也就提高起来了。

书写历史的人,水平有高有低,这个水平首先是讲故事的能力,有的引人入胜,有的枯燥乏味。但是这不是最重要的能力与水平。一个好的历史书写者,最起码应该做到的,是尽可能地书写真实的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剥开掩盖在那些传说中的历史之上的层层迷雾,把最真实的历史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尽管这具历史的尸体非常丑陋不堪。讹传胡适博士说过一句话:历史是一个任由他人打扮的小姑娘。大概是这个意思。有人纠正过说胡适博士的原话是:历史不是一个任由他人打扮的小姑娘!怎么会是这个样子?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之遥!

关于胡适博士是如何说的这句话,我是赞同那后一句被纠正过的:历史不是一个任由他人打扮的小姑娘!一个历史事件作为主体,它曾经真实的发生过,不管你如何打扮,它都在那。而读史的人和书写历史的人,最大的乐趣在于你能否发现和陈述一段最接近真实的历史。如果书写历史的人做不到这一点,在字里行间云山雾罩胡说八道,他的书不看也罢,去玩会儿奥特曼打怪兽好不好?我花钱买你一本破书没什么,你耽误我的宝贵时间就不对了!

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陈述历史故事的人,可能都以为自己所陈述的历史,是最真实的和最靠谱的,你如何鉴别他们其中谁讲的故事最真实最靠谱呢?日本人拍摄过一个电影,叫《罗生门》,这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所拍摄的电影。今天对于“罗生门”的解释是“每人各执一词,真相扑朔迷离”。同一段历史,每个人的陈述不一样,你所面对的是一个历史的罗生门。你能否在这扑朔迷离的各执一词当中,发现和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发生呢?你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陈述者,可能都是撒谎者。他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的在为自己遮掩了什么,掩藏了什么,篡改了什么,歪曲了什么。你能够洞悉其奸么?当然可以,只要你对人性中的阴暗的一面有足够的、清醒的、深刻的认识!

历史是一个任由他人打扮得小姑娘。这句话如果让我给一个定义,我告诉你:这是历史虚无主义。还有一句话也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当年观看姜文拍摄的电影《秦颂》,其实在秦颂大典上高渐离用乐器袭击秦始皇,然后高喊:“史上会记载:高渐离袭击始皇帝!”姜文扮演的秦始皇冷笑一声,不屑一顾地告诉高渐离:“历史由我书写!”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对姜文所扮演的秦始皇心生出无限的厌恶之感。有人为姜文点赞:霸气!我暗道一声:怎一个贱字了得!

历史不是一个任由他人打扮的小姑娘,也不应该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更不应该是由专制独裁的统治者来书写,因为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偏颇的,而专制独裁的统治者书写的历史是不可相信的,篡改和歪曲历史是他们特别需要做的事情。他们让你信以为真的是他们的谎言,而真实的历史发生是他们最害怕你所知道的。历史,应该是由历史的研究者客观冷静的陈述出来的,当然,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最起码应该让历史的陈述者首先免于言论自由的恐惧。

一部真实的历史呈现在你的面前,如何表达它?如何解析它?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这才是我们书写和阅读历史的关键所在。我以为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是问题也容易找到答案。那就是我们应该站在文明的、先进的、人道的、正义的立场上去阅读和讲解历史。与文明、先进、人道、正义相对应的反义词是愚昧、落后、野蛮、邪恶。谁愿意或者谁愿意承认站在这样的立场上呢?没有一个人愿意或愿意承认!即使那些愚昧落后和野蛮邪恶之徒,也会假装文明先进和人道正义的,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智力,就是为了识破他们的伪装。

延伸阅读:

如果遇罗克不能在官修史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那就让我们口口相传

作者:于建嵘

近日,有名校毕业的年轻法学博士来访,陪其参观宋庄美术馆,他指着新落成的遇罗克雕像问我,遇罗克是什么人,为什么人们要为他献花?听此言,我深感意外。

像我这样在文革中长大、在文革后上大学的人,大部分是知道遇罗克的。年“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风行之时,他写作《出身论》予以痛批,并因此在年3月5日被判处以极刑,年仅27岁。年,此案平反,惨情揭露,震惊全国。

这个出身普通的年青人,之所以让千万人为之动容,是他在那个荒诞年代里独立思考的自觉和能力,是他在无所不在的迫害中表达和捍卫自己观点的热血和勇气,是他在黑暗中仍信仰和追求光明的“天真”。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思想和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那年我刚进大学,在“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背景下,遇罗克等作为“解放思想”的先驱,受到了官方的大力宣传。可以说,正是读过他们的著作、听过他们的故事之后,才使我认识到中国现代史的沉重,理解到独立思考的价值和艰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中心任务很快转到经济建设上去,对文革也没有从体制原因和精神层面上进行彻底的反思和清算。遇罗克等人在官方语系中,更多被作为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先进人物。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真正被归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体现在国家教育、宣传政策之中。

因此,这位法学博士受基础教育时,历史书中对文革是一带而过`,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多是雷锋式的道德英雄。而在家庭之中,父母的血缘之爱,似乎更希望子女能获得现世的安稳,而并不注重精神的追求。本来是历史的亲历者,但很多父母却在孩子面前绝口不提过去,心照不宣地和权力一起割裂了历史。法学博士大约就是这样失去了在未成年时知道遇罗克的可能。

他现在仍对此一无所知,在我看来,则是个很严重的事情了。

首先,他出身名校。名校的魅力,一大半在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和出色的同伴教育。看来,这个思想前沿之地,关心文革、关心自由思想的人也少了。

其次,他是位博士。这已经到了主动学习的阶段。他从未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产生过兴趣?从来没有因坚持独立思考与现实产生矛盾,而产生困惑和思考?甚至,他没有养成读书看报的良好习惯?毕竟,遇罗克们并没有被屏蔽,也始终被一些人怀念并一再提起。更重要的是,他学的是法学。法律虽是一门实用之学,但并非纯技术性的,它离不开对公平、正义等的价值判断和追求。

法学博士不知道遇罗克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人也许可能这样反驳说,不知道遇罗克,又能怎么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间多背点英语单词,多看几本专业书籍,可能会更早成为专家。再说,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可能更会妨碍获得现实中的利益。

个人的选择也许不能强求。但如果不知道遇罗克的年青人占绝大多数,那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欠缺,更是一种精神的失落。而且,人对于从来不知道的东西,是无所谓错过的遗憾的。如果我们的历史正在进行选择性失忆,如果我们的社会有意无意掩藏了部分真相,那将会剥夺了下一代了解的权利和选择的可能,使他们只能按规定的模式成长,甚至失去了探究历史和真相的兴趣,失去了对更纯粹更美丽的生活方式的想象,那才是最为可怕的。

温家宝曾对学生说,一个民族有一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tp/51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