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如何治疗痛经,宫颈糜烂,外阴瘙痒,盆

白癜风症状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47166.html
来源/《艾灸实录76病》。作者/向阳向云飞。辑校/老遊。版权归相关权益人所有。

咱们继续边读书边分享哈,今天老遊准备的内容是痛经、宫颈糜烂、外阴瘙痒、盆腔炎的艾灸治疗。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人。

正文

灸穴道,温经治痛经

作者治疗所选的穴位是关元、命门、腰阳关、膈俞,采用温灸盒隔姜灸,隔日治疗1次,在月经前一周,每日治疗一次,至月经来则停止治疗,如此共三个月经周期。

灸关元以温经行血,化瘀通经;灸命门可补益元气;灸腰阳关可通经脉,行气血;灸膈俞可补益气血,活血行血。而隔姜灸中的生姜可温经散寒。以上诸穴共同作用,则经络畅通,通则不痛。

“为什么要三个周期?”

因为女性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相辅相成。血为月经的主要成分,气行则经血行,气寒则经血瘀,血瘀经脉不通则痛。在扶正的同时,还要祛邪,以期正复邪去。这个目的不是一两次艾灸就能达到的,五六年的疾病也非朝夕就可完成治疗,必须经三个周期才可完全治愈,否则欲速则不达。

排毒素,治宫颈糜烂

选择的艾灸穴位是:中脘、中极、次髎。采用温灸盒灸,每穴要灸20~30分钟,可隔天艾灸1次。

大家看到这3个穴位会不会感到怀疑,这可是宫颈糜烂呀,用3个穴位就可以了?而且还是用的温灸盒灸?

产生疑虑不要紧,不妨亲自试试。用实践来检验,岂不更好!况且,老遊认为,艾灸未必要选择过多的穴位……

在选穴上,中脘、中极皆为任脉俞穴,且中脘为胃之募穴可健脾胃,益气血;中极可活血清热;次髎为膀胱经俞穴,可清补肾清湿热,排浊秽;诸穴共同作用,病邪焉能不除?

外阴痒,艾灸解难言

艾灸治疗的穴位,选择的是中极和次髎两穴。用温灸盒灸,不用求人,自己就可以操作。

中极是任脉俞穴又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又为膀胱经募穴,可清湿热止带止痒;次髎可清热除湿;二穴合作可除外阴瘙痒,以解难言之隐。

同时,在治疗期间要忌口,不可吃油腻、辛辣等食物;其次,内裤最好要选择纯棉织品,严禁搔抓外阴,并且,千万不可用刺激性药物或肥皂清洗外阴。

外阴瘙痒,中医称之为‘阴痒’,病因多和肝、脾、肾有关。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脾主运化水湿,肝经绕阴器。平素过食肥甘和辛辣之物,易生湿生热;而性情急躁,易造成肝郁,肝郁可化热化火,湿热蕴积则生虫而痒。

两个穴位能治阴痒?光怀疑没有用,要亲自去试,实践出真知嘛。

盆腔炎,艾灸是妙法

选择的穴位:中脘、关元、中极、子宫、腰阳关、次髎、脾俞;三阴交,照海。身上的穴位采用温灸盒(罐)灸,每次选穴2~3穴,每穴灸20~30分钟;下肢的穴位则使用艾灸条雀啄灸,每穴灸5~10分钟。隔日治疗一次,每10次为一疗程。

中脘为胃之募穴、六腑会穴,可以行气血,排污垢;关元、中极皆为任脉俞穴,关元又和足三阴经相交,可调气机,理气血,养子宫;子宫穴可调冲任,养胞宫,清浊秽;腰阳关可清湿热;次髎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止疼痛。三阴交和照海皆为肾经俞穴,二穴又可以益肝肾,理气血,去湿热。

中医依据辨证则将其分为湿热下注、肝肾阴虚和气滞血瘀三种类型。上面所选的穴位,适合湿热下注型使用。

另外,患盆腔炎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同时注意性生活卫生,禁止月经期性生活。

拾遗

1.取当归30克、艾叶15克、红糖60克,水煎服。对于痛经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个方子叫“当归艾叶汤”,是蒲辅周老先生创治的痛经小方。

2.说一个外洗的方子:苦参60克、蛇床子60克煎汤连续冲洗,每天1~2次,以愈为度。当代名中医龚志贤贡献曾用苦参蛇床子煎汤冲洗阴中治疗宫颈糜烂,疗效甚佳。

3.外阴瘙痒可采用外洗法,处方:白矾15克、雄黄15克、蛇床子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拌匀,每次取1.5~3克,用开水冲泡,待温后外洗,每日2次。

不孕症,易流产,性冷淡,输卵管堵塞,赶快用艾灸调理呀!

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别担心,有艾灸呢!

灰指甲,手癣,皮肤淀粉样变,用艾灸这样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tp/5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