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最避讳的,就是谈到母爱这个词

这是我来到这世界上的第十九个年头了。都说每个人的童年是珍贵的,五彩斑斓的,但我的童年,恰好就是那个例外。从我记事起,我就是长辈们眼中的乖乖女。早早地,被贴上了懂事这一标签。他们让我往东,我绝不向西,渐渐的,好像丧失了拒绝的能力。家里是做生意的,自然除了忙碌就是忙碌。小时候被那些生意上的叔叔阿姨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你妈回来找你,你还认不认她?”一开始我不懂,后来才明白,什么是妈。最初,她在管我学习,做错了题,没有挺直背,她就会可劲儿揪我,起初只是揪手,后来就是揪脸。后来她也参与到生意中去了,没人管我学习,我倒也松了口气。那时候,别的同学都在学兴趣班,我也很想学,特别是钢琴。我爸让她带我去看看,走到一半,她又带我回去了。“学钢琴的手指长,你手指太短了,不合适。”记不起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了。还有一次她说:“你看那些女孩都去学跳舞,你想不想去学?”我刚要说话……“算了,还是等你长大了自己挣了钱再去学吧。”想想现在,我弟学钢琴,画画,英语,跆拳道……后妈有个女儿,比我大三岁。最初的时候,她还只是放寒暑假才会来我们家。大概是我九岁左右,我被我妈叫出卧室,“你姐姐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不能碰冷水,你就帮你姐洗洗衣服。”我不懂为什么,只能照做。蹲下来洗衣服时,不经意抬头看见的,是我妈和我姐两人脸上的笑容。后来有一次去外婆家,外婆和我妈出去了,我和我姐两人在家,她把冰箱里的半个西瓜拿出来,一个人用勺子吃,我刚去打开冰箱,她就关上冰箱门:“这是我的外婆,不是你的。”我没敢抬头看。九岁那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我有了一个弟弟,同父异母的弟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假期了。“把尿片洗了”“把衣服洗了”“快冲一杯奶粉”后来弟弟三岁了,能自己坐小车。他在客厅玩儿,我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他往后猛的一仰头,磕倒在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我正要去扶,我妈把我推开,抱起我弟,可劲的哄。后来,家里人都知道了我弟摔跤这件事——我故意把他弄倒的。没有人相信我。就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一天天长大。还有太多零碎的事,我记不清了,毕竟有那么多个年头了。十岁起,我开始煮饭做菜,我弟生病了,医院。我生病了,医院。我好像越来越强大了,所有的事,我从那时起都能一个人。从小到大,我最避讳的,就是谈到母爱这个词,最讨厌的,就是老师布置的和母亲节、妇女节有关的任务,连唯一一篇写妈妈的作文,我都是按照电视剧里编的。因为我从来没见过我的亲生妈妈,好奇也不敢提。只能在看见别人和自己的妈妈说说笑笑时,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抱怨着命运的不公,偷偷抹眼泪。我的每一个寒暑假,都是围着我弟弟转。大一下放暑假,我想去打暑假工,“弟弟读书正是关键时期,不是妈妈偏心,你以后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去打工,不用急。”从她口中说出最多的,就是“我是你妈,我不会害你。”多少看似的关爱隐藏着道德绑架。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能力选择父母,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早点独立。你是我妈。你是我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wh/11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