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莘莘学子都想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在大学里实现老师们曾经说过的“自由”。拥有自由远远不够,背井离乡还会想念在家里的感觉。
这个时候,就会在学校里寻找“家”的影子。家能给每个人带来的首要两点就是吃和住。
所以学生们纷纷想在食堂里体验生活的同时又找到家的感觉。然而来到大学食堂后,发现了和心目中的食堂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理想里的食堂想吃什么吃什么,食物种类应有尽有,想吃的东西管够吃。
现实中去食堂打饭阿姨的手会抖三抖,一勺在菜舀下去分量足足,等到装盘的时候分量就少了一半。
现在食堂阿姨有了“专属勺子”,手抖不再是借口,学生:以后只能吃白米饭。
学生们看到自己就像只有白米饭的饭盘,不禁觉得更“饿”了。
食堂阿姨“专属勺子”,手抖不再是借口,学生:以后只能吃白米饭有了这个勺子,菜少就该怪勺,不怪阿姨,这个食堂阿姨的专属勺子非常特别,在勺头和勺把之间装了一个弹簧。
当勺头装满菜的时候,弹簧会因为有负重开始摇晃,不需要食堂阿姨抖勺,菜在盛出来到装盘的过程中,就会掉出去很大一部分。
看到这样的勺子,学生们就要感慨,这哪里还能怪罪食堂阿姨,菜少都是因为这个勺子。
食堂阿姨从此轻松了:在盛菜过程中还要严苛控制菜量不可以盛多,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抖勺,这样才可以把菜量控制好。
食堂阿姨也不想给学生盛那么少,奈何有标准所以才会刚开始盛了很多中间还要抖勺。
现在有了“摇摇勺”不需要自己在动心思和手劲了。心理上学生不会再因为自己手动减菜而怪罪了,矛头都指向了勺子。
为什么食堂阿姨手抖,大学生也要吃食堂?食堂阿姨给盛的菜再少,学生依然愿意去食堂吃饭,这是为什么呢?
外卖不被家长认可:外卖在家长眼里就是用不好的原材料糊弄学生做的饭菜,食品卫生不能达标,还没有营养。
民以食为天,如果在饮食上吃的不好,很有可能会给身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健康。
报道上也经常能看到,很多外卖给买家吃出问题被查,孩子出门在外,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身体了,因此不愿意让孩子们吃外卖。
家长的要求,学生都会听,所以就会少去外面吃外卖,经常去食堂吃。
经费不够:大学生活费都是有限的,外面的饭好吃的同时价格也相对的高。
学生们还希望留着生活费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攒下来用到别的地方。
在吃饭方面留的额度就没有很多了,偶尔吃一次两次外卖还能消费得起,次数多了就没有生活费了,只能选择饿肚子。
节约时间:去食堂吃饭的人虽然很多,经常排队也是有的。
但是他相对点外卖又是要选择,又是要等饭店做,之后还得等外卖员送到手里,时间还是节约了很多。
大学生活总是很丰富的,中午休息可能还会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因此午休的时间很少。
想要节约一些时间就需要在吃饭方面节省一点,去食堂吃就是好的选择。
食堂阿姨手抖纯属“无奈之举”,学生应多给予理解杜绝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们吃到的粮食都来之不易,农民在种的时候就很辛苦,遇到不好的环境可能就会影响收成。
很多地方依然有贫困学生吃不饱穿不暖,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有良好资源的学生怎么可以还浪费呢?
为了防止学生自己不能控制的浪费,食堂阿姨无奈只好选择从根源治起,在学生们盛菜的时候就少盛一些。尽量让学生做到盛多少吃多少。
如果阿姨给盛的学生觉得不够吃,和阿姨说一声,阿姨正常会多给盛一些。
营养均衡:阿姨盛菜的时候可能会有素菜盛的很多,肉菜盛的很少,这样的现象可能就是阿姨为了让学生吃饭可以营养均衡。
不要挑食只吃自己想吃的,一心吃肉,不吃素菜。这样蛋白质是够了,维生素却远远不够。
阿姨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着想,只好肉菜少盛,素菜多盛。
很多食堂还会出现水果也被当成是一道菜,其本质原因就是学生可能水果吃的很少,营养因此容易跟不上。
防止后来者没粮:学生很多,来的时间也不一样,经常会有不是饭点来吃饭的学生。
来的早的先吃,来的晚的就要后吃。如果盛的量都一样,很有可能到最后来得晚的就没有菜吃了。
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食堂阿姨就会先来的盛的就有点少。
如果想要多吃,其实也可以试试来得晚一些,人不多,菜多的时候,食堂阿姨就会盛的多了,食堂阿姨也怕浪费粮食。
其实只要有正确的饮食意识,不难发现食堂阿姨在给我们打菜时候的良苦用心。
如果不能习惯食堂阿姨的打菜方式或者觉得食堂阿姨打的菜量太少,
可以选择晚去一会或者直接和食堂阿姨说,相信食堂阿姨不会拒绝你的要求。
今日话题:读书时,食堂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