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疾病,去做妇科体检,几乎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医院广告,用“宫颈糜烂”作为吸引病人来妇科门诊的招牌,让女性查出宫颈糜烂,紧随其后的就是上药、输液,甚至激光等治疗手段,动不动治疗费上千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的手段。
背锅这么多年,真的很委屈事实上,“宫颈糜烂”不是病,只是一种表现,一种长相而已。长的丑,又不是它的错,为什么要让它这么无辜的接受烙铁的酷刑,甚至被残忍的割掉!
宫颈糜烂是一个古老的名词。在组织学研究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医学界错误的对宫颈看似鲜红、粗糙的这种外观,使用了“cervicalerosion”这个单词进行定义。而erosion这个单词,在中文被翻译为了“糜烂”的意思。根据常人的理解,那就是宫颈“烂”掉了,如同口腔溃疡般的烂掉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的研究发现,所谓的“宫颈糜烂”并没有真的“烂掉”,只不过是宫颈管的正常黏膜,在生育期女性活跃的雌激素刺激下,生长比较旺盛一些,占领了宫颈阴道部的黏膜。而宫颈阴道部的黏膜,由于是复层鳞状上皮,外观很光滑,且没有腺体,看起来会比鼻头还要光滑好看,而宫颈管的黏差别非常大,它是单层柱状上皮,甚至还有腺体,低下的毛细血管透过单层的细胞,使宫颈的外观显得鲜红,而颗粒状的腺管开口,使宫颈显得粗糙。肉眼观,这种“糜烂”的景像就如此产生了。
如果还不能理解,它为什么是“糜烂”,请对着镜子,张开你的嘴,把舌头翘起来,看看你舌头底下的黏膜,那里虽然是复层鳞状上皮,但是由于非常薄,而且底下不平整、富含血管,外观也不是那么好看。其不好看的原因,和“宫颈糜烂”是相似的。所以“糜烂”只是过去我们给它取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代号,并不是它真的烂了。
宫颈糜烂≠宫颈癌
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
传统教科书上认为,宫颈糜烂是一定要进行治疗的,因为宫颈糜烂意味着宫颈炎症的存在,而长期的炎症刺激会给女性带来很多危害,可能引起不孕,甚至宫颈癌。传统教科书的解释说,宫颈糜烂在自身修复的过程中,有可能增加上皮异型增生的机会,因此宫颈糜烂可以说是宫颈癌发生的一种内在基础。但并不代表宫颈糜烂就一定会引发宫颈癌。
宫颈糜烂和宫颈癌之间的关系,就在于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是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宫颈的鳞柱上皮交界处正是最容易受到HPV感染的地方。因此,HPV感染是联系宫颈糜烂和宫颈癌的桥梁,如果在并不存在HPV感染的情况下,便把针对宫颈癌的治疗方法用在治疗宫颈糜烂上,就属于过度治疗,是完全错误的。经过TCT和HPV检查后没有异常,宫颈糜烂可以不做治疗。
按照目前的医学概念,“宫颈糜烂”只是一个症状学描述,而不是一个临床诊断,医生所要做的是根据这个症状来判断它究竟是与宫颈病变有关,还是只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
对于后者,医生会通过询问月经周期来判断,完全不需治疗;而如果是前者,则需要做宫颈细胞学检查,检查是否有炎症、癌前病变等,若发现问题,再做组织学诊断,确认问题的严重程度。
什么样的“宫颈糜烂”需要治疗那么经过TCT和HPV检查后,哪些情况需要治疗?又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1对于有症状(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性交后出血等)的宫颈糜烂患者,如果TCT报告为宫颈炎,排除了宫颈癌或癌前病变,那么可以首先选择局部上药。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用物理方法治疗,如激光、微波等,未生育女性尽可能选择对宫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2如果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也就是平时说的宫颈癌前病变(CIN)也不要惊慌,是可以治愈的。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
①LSIL包括CINI、轻度不典型增生等,大部分可自然消退,因此可以观察,定期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局部治疗;
②HSIL包括CINII、CINIII、原位癌等,这部分具有恶性转化风险。CINII型的患者可以考虑物理治疗或宫颈环形电切(LEEP)治疗。CINIII型的患者考虑宫颈LEEP锥切或冷刀锥切治疗,年纪较大的可以考虑子宫切除。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前病变(CIN)不会危及生命。
温馨提示
宫颈癌并不可怕,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宫颈癌的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HPV疫苗能降低70%的发病率,(中国内地上市的HPV疫苗适用于9-25岁的女性)。
五洲HPV疫苗接种预约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