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05月27日,由先声药业赞助,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恩捷同行MDT研讨会如期举行。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江苏、湖北、江西、山西和广西联动同步直播进行,本次会议医院殷咏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会医院李泉、方珊珊、向春香、贾世军和杨眉教授团队、医院任俊丽、孙乃萍、闫丽隽、徐恩伟和王艳艳教授团队、医院倪秉强、吴华芸、任涛和蒋健坤教授、医院李薇教授和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胡小青、余期龙、蔡莉教授团队
本次会议一共讨论了四个病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病例1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享
此病医院方珊珊分享的一例因“绝经后阴道流血4月余,下腹痛12天”入院诊治的54岁女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54岁,4月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未予特殊治疗,12天前出现下腹坠痛,年12月25医院就诊,查彩超提示:1.盆腔内混合性回声(大小约*98mm巨大混合性包块,边界尚清,可见部分呈无回声区),2.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厚回声不均(约19mm)。盆腔MRI:1.盆腔内子宫后上方巨大肿瘤性病变,2.子宫内膜信号异常。-12-26行诊刮术,术后病检:(宫腔内)乳头状腺癌,后于年12月30日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以“子宫内膜癌”收入妇科。
●检查
肿瘤标志物全套:
CEA:11.67ng/mL↑;CA:.13U/mL↑;CA:.2U/mL↑;
盆腔正中见囊实性软组织肿块影,呈混杂信号,边界部分尚清,范围约12.3×12.8×9.5cm,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子宫受压改变,与子宫上壁关节紧密,双侧附件未见确切显示,与后方肠道关系密切,分界不清;子宫内膜增厚,子宫肌层、浆膜下见多发结节状短T2信号影,最大位于子宫右侧浆膜下,范围约3.3×2.6cm,增强后明显强化,其内见小囊变。盆腔囊实性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伴子宫内膜癌,考虑源于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可能。子宫多发肌瘤;腹腔、盆腔少许积液;上腹部MR平扫及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肾上腺外支结节灶,腺瘤可能;右肾小错构瘤。
●诊断
子宫内膜样癌术后IIIB期G2(右侧卵巢、右侧宫旁)
左侧卵巢黏液腺癌术后IC1期G1
●诊疗经过
.1.5行“开腹扩大性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直肠前壁病灶切除术+陶氏腔病灶切除术”,术中探查左侧卵巢肿瘤约15*10*10cm,表面与左侧盆壁致密粘连;盆底直肠前壁病灶约2cm陶氏腔病灶约1.5cm。
.1.22-.4.1行TC方案化疗4周期,化疗中出现II度骨髓抑制,轻度胃肠道反应,对症处理好转。
.2.26因腹壁伤口愈合不良,在全麻下行腹部切口二期缝合术。
.4.20来我科行盆腔调强放疗DT48.6GY/27F。
术后检查-盆腔MRI:
CA变化:
本病例讨论点:
1.请影像科老师解读影像学资料;
2.请病理科老师解读术后病理;
3.下一步治疗: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是否考虑维持治疗。
专家观点概要
1.影像:术后囊壁略厚,可能有合并感染的机率;
2.病理:病人是卵巢、子宫内膜原发癌,注意有继发性改变的可能;
3.晚期子宫内膜癌不建议维持治疗,复发转移后可以用一些免疫、内分泌治疗,卵巢癌可以采用维持治疗。
医院
病例2一例宫颈癌病例分享与讨论
此病例是由医院孙乃萍教授分享的一例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入院诊治的47岁女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47岁,年10月16日,阴道不规则出血1月。妇科检查:阴道穹窿受侵。宫颈:可及巨大质硬肿物,直径8cm左右,触血阳性。宫旁:双侧宫旁质硬达盆壁。直肠:粘膜光。既往史: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15年。口服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控制,病情控制可。月经史:16(3-5/28-30天)-9-5,经量正常,无痛经,既往月经规律。
●辅助检查
年10月12日我院宫颈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示:符合低分化腺癌;肿瘤标志物:CEA、CA、SCC、TPA均正常范围,CA.69U/ml++;年10月20医院,PET/CT示:1.宫颈高代谢肿块,侵及部分宫体、左侧部分宫体、左侧附件及阴道上段;伴全身多区域(盆腔、双侧膈脚、腹膜后、腹腔、双侧膈脚、右侧内乳区、双颈、左锁区)多发淋巴结转移;2.脾脏边缘近脾门处代谢增高,考虑脾门淋巴转移;3.全身骨及骨髓普遍代谢增高,高度怀疑转移,建议必要时穿刺活检证实。
●诊断
宫颈低分化腺癌IVb期结节性;类风湿关节炎。
●诊疗经过
化疗两周期后-年12月13日:肿瘤标志物:CEA、CA、SCC、均正常范围,CA12.87U/ml。
化疗四周期后-年1月19日:肿瘤标志物:CEA、CA、SCC均正常范围,CA5.69U/ml。
化疗六周期后-年5月:肿瘤标志物:CEA、CA、SCC均正常范围,CA15.75U/ml―。
维持治疗: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mg1次/日;口服3月后,患者因中重度头痛停药;定期复查。
复发:年4月中旬患者间断腰困;
肿瘤标志物:CEA、CA、SCC均正常范围,CA434.64U/ml++。-4-28我院PET/CT示:宫颈癌放化疗后:1)宫颈未见异常FDG摄取征象;2)双髂区、腹主动脉周围、右侧心膈角及右前纵膈多发淋巴结转移;3)肝周腹膜、盆腔腹膜及肠系膜转移,肝周及盆腔少量积液;4)L5以下椎体骨质密度减低,代谢减低,符合放疗后改变。
复发后治疗-全身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评效:PD。
进展后维持治疗:
诊断:宫颈癌放化疗后,多发转移化疗后;类风湿关节炎;泌尿系感染;低白蛋白血症;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小结
本病例讨论点:
1.IV期患者放疗时机、照射方式、照射剂量?
2.IV期患者进展后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选择?
3.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治疗?
4.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5.宫颈癌与类风湿关节炎?
专家观点概要
宫颈腺癌类型较多,会有各自针对像的治疗,需要做基因检测来确定化疗方案,治疗方案是紫杉加铂的联合治疗,再联合抗血管生成的,第一次术后的维持治疗,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差,没有继续,建议是取活检,进行免疫组化,为下一次治疗提供选择。类风湿不是绝对的禁忌,但是可能会有相对禁忌,需要风湿科专家一起讨论。
医院
病例3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的运用病例分享
此病例是由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余期龙分享的一例因“自觉腹胀20余天,外院发现盆腔包块1天”入院诊治的47岁女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女性,47岁,于年9月23日入院,自觉腹胀20余天,外院发现盆腔包块1天,月经规律,偶有血块,腹胀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近10天体重减少1.5公斤。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式。阴道:畅软,分泌物量中,白色无异味,粘膜正常;宫颈:直2.5cm,I度单纯性糜烂;宫体:平位,大小约6cm*5cm*4cm,质中,活动无压痛。子宫后方可及一包块,上界不清;附件:腹部膨隆触诊不满意;直肠窝结节感。
●辅助检查
-9-23经我院阴道彩超+图文打印+藕合剂结果:盆腔包块。结合CA子宫前位大小30mm*28mm*27mm、肌层回声均匀,宫内膜厚10mm、左和右宫旁分别见大小约88*73*41mm、27*23*19mm低回声包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界尚清,内部回声不均匀。-9-24糖类抗原CA:u/mL。
-9-23江西省妇幼保健院CT平扫上腹部提示:双侧附件区、道格拉斯窝囊实性肿块影,考虑卵巢恶性肿瘤,伴腹膜种植转移。腹腔大量积液。右侧髂腰肌后方及右侧心膈区淋巴结增大。
●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左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III期)
●诊疗经过
-9-26行腹腔穿刺+放腹水:腹水细胞学找到腺癌细胞。
-9-29开始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mgivd1+DDPmgipd2,化疗过程顺利。
-10-20行腹式中间型卵巢癌减灭术+粘连松解+盆腔引流:盆腹腔轻度粘连,血性腹水约ml,膈肌表面未见特殊,肝、胃外观正常,脾脏缺如,大网膜、盆腔腹膜、腹腔腹膜外观正常表面光滑,左卵巢肿瘤约5cm*5cm,表面未见明显肿瘤生长、与周边、无粘连,输卵管外观正常,与周边,无粘连;右卵巢约3cm*2cm*1.5cm大小,表面光滑、质中、与周边、无粘连;子宫约6cm*5cm*4cm大小、质中、表面光滑、活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正常,盆腔左区域淋巴结无肿大,盆腔右区域淋巴结无肿大,分解粘连,直肠窝及膀胱前壁见坏死病灶。
年10月28日-年3月28日行术后化疗(多西他赛mgivd1+奈达铂mgivd2),共计7程。
-5-23院外腹部MR影像学会诊提示:肝包膜下、心膈角区、副脾结节旁及盆腔内异常信号影,结合病史,提示肿瘤复发可能。
复发治疗:年5月24日—年9月16日开始化疗(紫杉醇脂质体mgivd1+奈达铂mgivd1),共计6个疗程。
3程化疗后于年8月1日复查MR影像学示:
肝包膜下、心膈角区、副脾结节旁及盆腔内异常信号影,均较前缩小;子宫缺如,符合术后表现;双侧腹股沟肿大淋巴结。
年2月27日我院腹部CT提示:腹腔内多发结节状,考虑多发淋巴结转移灶;腹腔积液;盆腔内术后改变,盆腔及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请结合临床。
复发治疗:年2月28日—年5月3日开始化疗(吉西他滨1givd1、8+奈达铂40mgivd1-3),共计4个疗程。
年6月19日-年8月18日在我院行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具体用药: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45mgivd1+洛铂45mgivd1。
专家观点概要
腹膜转移复发进展率高,铂敏感可以考虑PARP抑制剂,腹膜转移采用单纯的化疗效果相对有限,建议可做腹腔热灌注,预防复发的效果比较好。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
病例4乳腺癌病例讨论
此病例是由医院吴华芸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右乳腺癌综合治疗后11年余,胸壁复发2月余”入院诊治的52岁女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女,52岁,年6月2日因“右乳腺癌”医院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III级,未累及乳头,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19)。免疫组化:PR(++),ER(+),C-erB2(+-),Ki-67具体不详。临床分期pT1N0M0I期。术后行CMF方案化疗4周期,过程顺利。术后未行内分泌治疗,未行规律复查。年初出现腰痛,未予重视,逐渐加重;年6月,出现右胸壁肿物并伴有渗液,自行中药外敷,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
右乳缺如,右侧胸壁可见一病灶大小约15*6cm,边界欠清,不规则,活动度差,表面有糜烂及破溃,伴有渗血、脓性分泌物,无特殊气味。双侧腋窝及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CT:1、右侧乳腺,右侧乳腺区前胸壁及左侧腋窝区软组织肿块影,考虑复发或转移可能性大。2、左右侧髂骨骨质破坏,右侧为甚,考虑骨转移瘤;请结合其他相关检查。骨ECT:右肱骨头、右第4前肋骨、右侧髋骨、髂骨代谢活跃。头颅MRI:头颅MRI未见异常。
●诊断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胸壁复发并骨转移(rT4N0M1,IV期,LuminalBHer-2阴性型);右胸壁癌性溃疡;高血压3级很高危险组。
●诊疗经过
.09.02-.02.20GT方案x8周期(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mgd1+吉西他滨1.6gd1,8q3w)。
.9.10-.9.29骨转移治疗:5野调强放疗:6mv-XIMRTPGTV(右侧髋骨、髂骨)4cGy/15f/3W;定期予唑来膦酸护骨治疗。
放疗结束患者骨痛症状明显缓解。
疗效评价:PR。
骨髓抑制:Ⅱ度白细胞减少,予瑞白升白后血象改善;耐受性良好。
全身治疗:内分泌治疗方案选择。
该患者免疫组化:ER(中等强+,50%)、PR(中等强+,40%)、AR(弱至中等强+,60%)、her-2(1+,阴性)、Ki67(30%)。
●小结
1.中年女性,LuminalB1型,首程治疗后未行内分泌治疗及规律随访。强调乳腺癌全程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2.复发转移后经化疗肿瘤病灶控制尚可,疗效评价PR。
3.后续仍需行个体化治疗。
专家观点概要
患者是一个LuminalB1型的患者,肿块较大,有溃疡,同意快速控制症状采取化疗方案,但是紫杉醇加吉西他滨的“强强联合”的方案,毒性较大;手术后采取放疗和抗血管生成药不利于伤口溃疡的愈合。
医院
此次恩捷同行MDT研讨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在殷咏梅教授的带领下,来自江苏、湖北、江西、山西和广西的医生们聚在一起,分享了4个精彩病例,并就一些诊疗方面的疑点难点交流了宝贵的经验,不仅让线上的专家们受益匪浅,也解决了相关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得到了线上线下参与直播的医生们的一致好评。
THE
END
文稿IClover
小编ILorna
医者纵横线上活动集结了国内众多的学术中青年精英,分享国内外指南、研究进展,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旨在让学术交流更加便捷,造福更多基层医生。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发布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往期会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