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砚无声《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作品。《窗边的小豆豆》记录了“怪小孩”小豆豆上小学的一段真实故事。小豆豆(黑柳彻子)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巴学园,她遇到小林校长,校长“保护孩子天性,崇尚自由学习”的教育理念让她深受启发,她由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成为今天著名的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认为,她能走到今天,与童年时巴学园、小林校长的教育息息相关。在巴学园,小豆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并健康、快乐的成长着。所以说,能遇到小林校长这样爱你的老师,是你一生的福气。小林校长有哪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呢?1.“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不假,要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为此,小林校长从教室布置、上课方式、到授课老师等许多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首先,巴学园的教室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不是死板的房子,而是不会动弹的电车。小林校长把淘汰的电车改成孩子上课的教室。小豆豆第一眼看到电车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两眼闪着光芒,飞奔电车教室,大叫道:我可喜欢这个学校啦!孩子们的座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孩子们坐在里面,像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可开心了。在课程方面,小林校长没有像一般学校一样,只是设计一个课程表,按部就班上课,而是让孩子自由学习。每天,老师们都会把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黑板上,孩子们自由决定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就请教老师,直到弄懂为止。这样的安排,不但孩子们学得开心,而且老师也能逐渐掌握每个孩子的兴趣所在,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孩子们上午就把学习计划完成了,下去他们集体去散步。小林校长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一次,小林老师请来一个农民,来教孩子们怎么种庄稼。从除草、翻地、播种、到是非,农民老师一边讲,一边亲身示范。他还告诉孩子们好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虫子、鸟儿、蝴蝶,还有天气的知识。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玩了个痛快,学到了很多知识,个个既好奇又开心,蹦蹦跳跳的。书中是这样描写小豆豆的心情的:蝴蝶还一直忙个不停,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小豆豆的心简直高兴到了极点。她盼着第二天快快到来。反观我们,很多父母总是兴致勃勃地给孩子报名学这学那,不过大都半途而废。这里面很大原因就是,孩子们学的,根本就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是家长们根据社会需求逼着孩子学习的。想让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学习,就要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才能让孩子学习兴趣浓厚。正如斯宾塞说:“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所以教育的方法也应当是快乐的。”2.尊重孩子的“出格”行为和想法,耐心了解孩子的真正用意很多家长一听到“出格”两个字,头上就自动长出了避雷针。凡是有点不合常理的行为和想法,在家长们眼里,就等同于危险。为了确保孩子们没有半点闪失,我们往往制止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父母的过度保护和限制,让孩子们得不到尊重和认可。严重的,会使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久而久之演化成强烈的自卑感。有个网友痛心疾首地说:“本人也是一个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废物,垃圾,低能儿,不允许的事情简直不可思议。”在小林校长看来,每个孩子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所以,他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是看起来不符合常规的要求和行为,他也会先耐心的了解一番,而不是一上来就说:“不行!”小豆豆有个“坏毛病”,她上完厕所总要低头往下看看。一次,小豆豆干了一番“大事业”。小豆豆把自己最珍贵的钱包掉进厕所里了,她立即在杂物室里找了一个勺子掏钱包。小豆豆找到掏粪口,探头进去瞧了一番,口里说:好像有九品池塘那么大呢!接下来,小豆豆大干起来,把勺子伸进粪池开始往外掏粪,掏出的粪便堆出老高,还没见到钱包。小林校长路过问她在干嘛,小豆豆说掏钱包。校长就说了两个字“是嘛”,就走开了。为了确保小豆豆的安全,小林校长再一次路过这里,他以朋友般的口气说:干完了要把它送回原处哟!粪池子几乎见底了,然而钱包还是没有出现。即使没有,小豆豆也心满意足了,因为自己已经掏了那么多。她在心满意足之中还包含了这样一种心情:“校长看到自己行为不但没生气,反而对自己充满了信任,完全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有正常人格的人来对待的。”换作我们家长,可能会说:你在干什么呀,太危险了,快住手或者说:给你帮帮忙吧?然而,小林校长只叫她干完了物归原处。自从发生了这件事,小豆豆上厕所时再也不往下看了,而且从心里认定小林校长是“最可信任的人”,也“比以前更喜欢校长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独立做完他们想做的事,孩子们会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除了尊重孩子们的行为,小林校长还让他们拥有更多尝试和探索的机会。比如,孩子们想看电车是怎么运来的,就去问小林校长,能不能让他们留下来,晚上看电车?因为是在晚上,那个时间段不属于学校管,所以,小林校长说,只要爸爸妈妈同意就行。十几个孩子兴奋地带来毛坦和睡衣,在学校礼堂里等电车深夜来临。清晨时分,电车终于来了。孩子们十分激动,总算亲眼看见电车运来的过程和其中的每个细节。小林校长还担任解说员,为孩子们解释运输过程的关键步骤。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也成了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如果小林校长一口回绝,孩子们失去了探索的机会,他们就很失望了。就连小豆豆妈妈也十分感慨:小豆豆能来这里,真是太好了。吉特曼说:“靠探索学得知识的人与靠别人教授而学到知识的人相比,前者具有七倍的学习技巧。”小林校长的用心和耐心,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们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尝试和探索,孩子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3.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获得自信心理学上有个“标签效应”。所谓标签效应就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相一致。二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然后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里写一封信,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就是标签效应在实际生活中的证明。简单一句话,标签效应就是:“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也就是说,要让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要拒绝给他们贴“负面标签”,以免他们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小林校长深谙此道,他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们融入集体,建立自信心。比如,小林校长让同学们“裸泳”。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刚开始不好意思,但看到同学们一个一个扑通扑通跳下去后,自己也脱了衣服跳下泳池。小林校长通过这种方式让所有孩子意识到:“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不知不觉,包括泰明在内的所有孩子,都不再感到羞耻了。他们毫无顾忌玩耍着,开心极了。再比如,全校孩子中四肢最短、个子最矮的高桥,他患有侏儒症。我们知道,因为身体残缺,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自卑,严重的话,以后可能会一蹶不振。为了让高桥发现自己的优势,小林校长设计了“钻鲤鱼比赛”。孩子们要跑到用布做成的大鲤鱼面前,从鲤鱼嘴里钻进去,再跑回原来的出发点。结果,当大家还在鲤鱼肚子里拱来拱去时,高桥同学已经第一个完成了比赛。他将永远记住获得第一名的自信和喜悦心情。值得一提的是,黑柳彻子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高桥同学大学毕业后进了大公司,娶了温柔的妻子。高桥说,从巴学园出来后,自己从来没有为身体缺陷而自卑,这都要归功于小林校长的鼓励。尤其是小林校长那句:“你绝对能做到”,一直激励着他。文章开头已经说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劝退。来到巴学园,小豆豆“顽劣”本性未改,一切奇怪、有趣的事都能引发她的兴趣。比如,她把电动车马达盖子掀开,往里面扔垃圾;在粪口盖上放报纸,然后一跳,结果报纸就是临时遮挡粪坑的盖子。小豆豆干了很多“坏事”,因此她也成了大家眼中的“问题孩子。”小林校长怕这些不理解的声音,给她造成很大打击,影响她今后发展,就找机会夸豆豆的优点。比如,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因为她会替朋友打抱不平;再比如,遇到受伤的动物,小豆豆也会想尽办法照顾它们,这些都成了她的闪光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小林老师的欣赏和肯定,增强了小豆豆的信心,激励着她去做更多帮助他人的好事,这也为她以后的发展获得了动力。4.父母也可以成为这样的老师《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的书。教育就是给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可以学习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保护孩子天性,寓教于乐,寓学于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多给他们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重获信心。正如黑柳彻子说的:“每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品质。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将其发扬光大。”如果你是父母,愿你成为小林校长那样的老师;如果你是孩子,愿你遇到像小林老师这样的父母(老师),这是你一生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