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起身边的人提起要做宫颈糜烂的手术,对于宫颈糜烂,我们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其实就是在体检的时候,体检报告中会出现宫颈糜烂的现象,如果出现报告中的那种情况,那么你对宫颈糜烂有没有了解呢?宫颈糜烂是什么,它是不是一种病,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宫颈糜烂”是一种病理改变,甚至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医生会做微波、冷冻、激光甚至宫颈环形电切等手术来治疗。但“宫颈糜烂”听着很可怕,其实它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病名已取消早在年出版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中,已经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个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
因为医学发现,“宫颈糜烂”其实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只不过是由于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移,与宫颈管外表的复层鳞状上皮相比,色泽更鲜红,看似“糜烂”而得名,但只要没有不适症状,比如白带过多、外阴瘙痒或下腹坠胀不适等,通常不用治疗。“宫颈糜烂”不是病
宫颈上有两种细胞——鳞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小鳞)和柱状上皮细胞(以下简称小柱)。小鳞和小柱同在宫颈上的“鳞柱交界区”,并且,他俩处于动态的平衡,类似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关系。受雌激素影响,雌激素低的时候,小鳞进,小柱退;雌激素高的时候,小鳞退,小柱进。而我们观察到的所谓“宫颈糜烂”,正是小鳞退,小柱进的情况。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柱状上皮细胞占据了更多的“领地”。并且,柱状上皮细胞的外观不太美好,看起来就像“糜烂”一样。所以,所谓的“宫颈糜烂”,只不过是长得不太好看的一种细胞,占据了宫颈的大部分面积而已。“宫颈糜烂”意味着宫颈癌?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和宫颈癌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宫颈癌好发于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才是引起宫颈癌的元凶。而有没有这个感染,并不能从“宫颈糜烂”的程度上判断,有的宫颈很光滑,但照样是感染阳性的。换句话说,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糜烂”,但只有由HPV感染导致的“糜烂”才会发展成为宫颈癌!如果检查发现“宫颈糜烂”样改变,需注意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
1、生理性糜烂
生理性糜烂,是由于女性内分泌因素,生理状态下受体内雌激素影响,宫颈管内柱状上皮移位(外移),妇科体检时,外观宫颈呈现“糜烂”状态。在排除宫颈癌及宫颈的炎症外,考虑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2、病理性糜烂
病理性糜烂,是子宫颈慢性炎症的一种类型,属于妇科炎症,只是炎症发生在宫颈上,他主要表现就是白带增多和腰酸等,有的则没有任何症状。病因是各式各样的,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等生物因素;人流、分娩、手术等造成的宫颈损伤;性活动过早、性伴侣过多,不洁性生活、性生活过度频繁等。
“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宫颈糜烂”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不需进行治疗,以下建议,供参考。 (1)小于30岁,对于单纯、表浅“糜烂”多为生理性变化,不必特殊处理。(2)大于30岁,或颗粒型“糜烂”、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硬度不同,应作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除外宫颈病变。如果没有宫颈病变,也无明显不适,建议定期复查。
(3)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合并有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炎症症状,应进行治疗。在除去宫颈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行物理治疗。(4)物理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原理相同,疗效相近。关键是掌握正确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注意围治疗期处理。(5)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的癌前病变或者宫颈癌在肉眼检查上很难区分。因此,对于“宫颈糜烂”,在进行治疗前都需要先做宫颈防癌检查排除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因为早期宫颈癌也有“糜烂”现象。
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小蕊会持续给大家分享妇科小知识。
▼往期精彩回顾▼减肥不仅仅是为了美,小心胖也能胖出妇科病子宫肌瘤到底切还是不切,如何预防它?是什么让衰老来这么早?不仅仅是年龄哦!聪明的女人懂得爱自己,7天让你如少女般粉嫩紧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