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宁借娶别借嫁,宁借死别借生”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农村“宁借娶别借嫁,宁借死别借生”,你们那有这样的习俗吗?在农村流传着许多的俗话,有很多的俗话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今天笔者和大写一起来说说农村俗语“宁借娶别借嫁,宁借死别借生”是什么意思?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一起来探讨。谢谢大家。宁借娶不借嫁生活在农村的朋友们应该记得,以前在农村谁家办喜事,比如结婚酒,满月洒,新房落成酒,寿酒等都是全村人会去吃酒席,再加上自家的亲戚朋友,少说也有10多桌人,多的甚至30-40桌人,一场酒席下来有好几百人吃酒席。过去农村人一般家里没有那么多的碗筷勺子等吃饭的用具,还有桌椅板凳也是没有这么多。所以谁家办酒席都是在村里附近邻居家里借碗筷,桌椅板凳。在笔者老家,每逢摆酒席都会专门安排2-3个人来借这些东西,在借时都要在桌椅板凳上写上主人家的名字,待还时只要一看名字就知道是谁家的了,如果不写上名字,就很难分辨出来了。以前农村的碗上都刻有名字,这样碗就不需要写名字了,筷子的话就没法写名字,就是按多少饭碗就还多少双了。宁借娶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娶媳妇是添丁进口,是喜事,这样把自己家的东西借给主家办酒席,这样也能顺便沾沾喜气,所以村里人都愿意借。但是如果是嫁女儿就不同了,嫁女儿是家里少一个,一般家里人心情都不太好,把东西借给嫁女儿的家庭,有可能因为心情不好的缘故导致把自己的东西损坏了,这样到时赔也不好,不赔也不好,同时这样还可能会给自家带来霉运,所以很多的邻居都不太愿意借的。虽然不愿意借,但是邻里邻居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碍于面子上也会借,只是没有那么情愿而已。宁借死不借生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是人的必经之道。只是时间的快慢问题而已。宁借死不借生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的,那就是宁愿把自己家的房子借给人家办丧事,也不愿意借给人家生孩子。因为借给人家办丧事,这是行善保积德的表现,是能给家里人带来好运的事情。且不会有什么风险,说不定还有一定的好处。我们都知道,以前生孩子在农村都是接生婆一个人接生的,那时的医疗条件也不怎么好,加上农村偏僻落后,生孩子因为难产去世的人不在少数,搞不好就会一尸两命。这风除太大了,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带来麻烦,那样有理都说不清了,那心办了坏事。所以一般是不会借房子给人生孩子的。当然了,现在人医院里了,风险非常的小了。要借也是借来坐月子而已了。朋友们,在你们那里是否有这样的风俗呢?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呢?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说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