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当我们在公共场合遇见不太守规矩的孩子时,我们经常会用这么一句话来评价这个孩子:这孩子真没教养!是的,从小到大,我们总会听到“教养”这个词。形容一个人表现优雅,我们会说他有教养;如果一个人让别人感觉到不舒服,我们往往会说这个人没教养。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养呢教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礼貌、规矩、态度、习惯、生活方式等,在我们当今社会文化中,教养更多地被归类为“礼仪”“素质”和“道德”,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反应的却往往是这个人的家庭教育情况。▼教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孩子从小就应该习得的一种规矩,是孩子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时的一种敬重态度。一个有教养的人,一定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而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尊自信的内在,更是老师、同学的认可和欢迎。其实关于教养的内容,我们智慧的老祖宗早就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交到我们手中,演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老规矩。虽说由于时代的进步,很多老规矩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生活,但依然有那么一些老规矩,是能够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孩子越早掌握这些有用的老规矩,对于孩子在日后的校园人际交往乃至成人之后的社会交往,都将受用无穷。这些有用的老规矩有很多,对于8岁之前的孩子而言,首先需要掌握的,便是以下这10条。01等人到齐了才能动筷子都说孩子的教养都摆在饭桌上。一顿饭可以吃得风卷残云,也可以吃得和风细雨;一碗汤可以喝得稀里哗啦,也可以喝得温文尔雅……餐桌上的老规矩,不是教孩子假装斯文,而是让他变得温文尔雅。吃饭的时候,无论是家里还是出去做客,都要让孩子学会等待,等所有人到齐了然后才开始动筷子,这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律的一种修炼。一个从小能够等待别人一起就餐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拥有自律和自控能力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够安排得井井有条。02不把筷子插在饭碗里把筷子插在饭碗里,那是祭奠时的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坚决不可以。03不敲饭碗有些孩子在吃饭时,总喜欢用筷子或者勺子敲击饭碗,以此作为打击乐来玩乐。事实上,这是一种非常不良的行为。如果在别人家做客,敲饭碗有催促的意思,即催促着主人赶紧上菜,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在我们的民间习俗中,敲饭碗自古就是丐帮的专利,一个敲饭碗的小孩,很有可能会面临乞讨的未来。04不搅菜盘子吃饭的时候,想吃什么菜直接用筷子夹,千万不要在盘子里来回搅和。因为我们中餐的菜,都是大家一起享用的,你用筷子在菜盘里搅和了,别人还怎么吃?05跟长辈打招呼要尊称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孩子,见人不称呼,无论对方年纪多大,一律叫“喂”“你”。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除了冠以“没礼貌”之外,心底里多少也是有些不喜欢的。所以要告诉孩子,见到长辈的时候,一定要尊称,比如“爷爷您好!”“叔叔好!”。06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与坐,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日常仪态。自古有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说的就是站立和端坐的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形态,那样才会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否则,站的时候歪七扭八,坐的时候摊倒趴伏,都会让人感觉精神颓废,自由散漫。07不抖腿抖腿是一种特别不文雅的行为,有轻浮的嫌疑,尤其在庄重的场合,会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所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杜绝此类行为。08不用手指指着人有些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总是喜欢用一根手指指着人,事实上,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用手指指着人,带有一种挑衅的感觉,是对别人的极度不尊重。09笑不露齿,话不高声我们常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体现的是一种端庄文雅。在北方方言中,同样意思的一句话是“不许当众咋呼”,意思就是说希望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上蹿下跳、吵吵闹闹、大声喧哗,这样既显示出自己的不稳当,也容易招人讨厌。10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百善孝为先,在《弟子规》中便有“出必告,反必面”的说法。出门时要告诉父母长辈自己要去何处,省得父母长辈牵挂。返回家后要向家人报告自己已经平安归来,多谢父母长辈对自己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