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芈月传》开播后,关于其中的历史知识就让观众脑洞大开,今天小编仍然搜集了一些与芈月有关的历史,感兴趣的就来看看吧!
1兵马俑的主人或非秦始皇,可能与芈月有关?一段关于“兵马俑真相”的尘封历史因为《芈月传》的热播,再度被翻了出来——原作者蒋胜男透露,其创作《芈月传》的灵感来源于《兵马俑主人之谜》的纪录片。片中,一位叫陈景元的研究者提出一个大胆的看法,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其高祖母——秦宣太后,也就是《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陈景元认为,秦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其实不是秦始皇,而是秦宣太后。
证据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的记载。他认为在秦始皇生前,并未有“预修”陵墓之举。“他陵墓都没有大规模修建,为什么要修建规模如此巨大的兵马俑?”上世纪70年代时,陈景元到兵马俑发掘现场考察,就质疑了此事。
证据二:俑坑中被发现的车辆、马俑,规格并不与秦始皇时期颁布的统一制度相合。一辈子勤政的嬴政生前特别爱抠细节,而他最得意的政绩之一就是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如果陪葬品用了不合法度的东西似乎也说不过去。
证据三:陈景元在兵马俑的身上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一些兵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而且众所周知,秦国崇尚黑色,秦国及秦朝正装以黑色为主——包括军服。然而被发掘出的带有彩绘的兵马俑,却是五颜六色的,着黑衣黑甲者不多,反而是着红衣者更多……以红、紫为主色调的彩衣,其实是楚人的习惯,秦宣太后正好就是楚人。
证据四:兵马俑上“奇怪的字”,在兵俑的后背肩部,上面刻有一个奇怪的文字:这个字有点像现在的“脾”字。在秦兵马俑考古队撰写的《试掘简报》中,专家把这个字解释成“脾”字。但陈景元并不认同。他翻阅了容庚编著的《金文编》和徐文镜编写的《古籀汇编》,发现构成“脾”字右半部分的“卑”字有很多形式的写法,但众多字形当中,没有一种写法符合那个字。年,陈景元偶然结识了古文字专家段熙仲教授,经过查对,段教授认为,这个“脾”字应该是两个独体字,左边的为“月”,右边则是“芈”。就是这个字,引出了陈景元对兵马俑主人的惊人发现:秦始皇的高祖母、秦惠文王的王妃——秦宣太后就姓“芈”。
对于这一结论,史学界争论不休,一直以来都有声音在反对,认为这只是一家之言。芈月作为内宫太后,并没有亲身参与过战争,且她的晚年丧失权势,不可能兴建如此高规格的墓葬。秦史专家徐卫民就曾表示,“兵马俑这么庞大的阵势,只有秦始皇才有这样的魄力,这样的气势,才配有如此大的陪葬坑,尽管秦宣太后在历史上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她绝对不配拥有这么庞大的兵马俑军阵。”
怎么样,看了陈教授的这些“证据”,是不是有点困惑了,难道我们一直以为的秦始皇兵马俑要易主了?
2青梅竹马?芈月至少比黄歇大20几岁《芈月传》播出至今,芈月、黄歇、楚威王、秦惠文王等人物逐一登场,其中大部分人物都在历史上有其真实的对应。不过,电视剧撷取历史人物些许故事进行演绎,总会和史书记载有出入,这不,芈月和黄歇这俩隔着代沟的人,在电视剧里也成了初恋情人。
先来科普下著名的“春申君”黄歇,战国时期楚国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不过张敏介绍,对这位春申君,历史上整体评价不高,比其他三位公子低一些。而且结局也不好,被献妹妹当王后的小人李园灭门。
上海又名“申城”,简称“申”也与春申君有关。上海的开发有史记载应追溯到战国后期,在此之前,上海地界虽属吴越之地,但因地处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南岸,受太湖多条出水口和浦江、海潮作用形成的泥沙淤积,土地多呈荒芜和沼泽状态,开发极为薄弱。到了战国后期的公元前年,因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令尹(相国)春申君黄歇请封于此,建都邑于故吴墟(今苏州城),今上海之地遂得治理开发,成为富庶之地,因为春申君封地并得良好治理,上海也就有了“申”城的简称。
从历史角度看,关于芈月的早年经历,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但据推算,真实的芈月和黄歇有着不小的年龄差。据了解,“公元前年芈八子成为太后,她当时大概是30岁,春申君是公元前年出生,比芈月要小20岁左右。”也就是说,芈月都当上了太后,黄歇还不到10岁。芈月成为太后时,儿子昭襄王已经19岁,公元前年,宣太后去世,以主政41年计算,享年最少75岁。而春申君黄歇(公元前年~前年)是在前年拜为楚相。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人,且同为楚人,到秦国聊聊家乡风物尚有可能,但以年龄论,绝不可能青梅竹马,青梅煮酒还差不多。
3青梅竹马是假的,但义渠王是真的!在《芈月传》中,义渠君桀骜不驯,与芈月还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人们的头脑中不禁在想义渠在哪,与秦国什么关系?
据史料记载,古义渠国之都在今甘肃庆阳西南即宁县,今为庆阳宁县焦村乡西沟村,人们称为义渠戎,并将他们建立的国家称为义渠国。从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义渠国的名称,义渠民族在庆阳建立奴隶制郡国达年之久。这个不太被提起的义渠,原来也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了数百年呢。
而芈月与义渠君的一段故事,历史上是这样记载的:前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前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作为报复,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义渠趁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之机,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前年,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仍保留一定实力。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在宴会上勾引义渠王并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两子。后秦昭襄王与宣太后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义渠王以其两子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义渠国灭亡后,义渠族也融入汉民族,逐渐汉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公元前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据说,和义渠王一同死掉的还有她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关于宣太后与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是谁,史上上并未有记载,在这一点上。影视中与史书记载有些不同,但宣太后与义渠王淫乱是确有其事,只是在时间上有出入,至于义渠王是否名为“翟郦,”二人是否有义渠琰这个儿子就不得而知了。
观历史剧请注意历史达人袁腾飞:怎么看历史剧?
我看到有些网友说,这种电视剧凸显主角个人的阴险手段,不明白他们到底在宣扬什么。也有网友说,从前有一些历史剧,为了宣传正能量,把主角美化,于是大家又说,矫枉过正,没有必要。褒贬不一的评论海了去了,看了这些评论,我猜导演们肯定想问:你们到底要闹哪样啊?!
要我说,大家看看靠谱的戏剧和历史剧也同样可以培养出喜爱历史的兴趣。如果历史剧能够拍得认真点儿,说不定还能成为大家了解历史的另一个途径,当然,尊重史实创作出来的历史剧,对编剧、导演乃至演员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你瞧人家外国的历史剧,古罗马的衣服要用尿浆洗。导演就真的领着演员们用尿把衣服浆洗了。是人家科技不行,想不到别的办法吗?肯定不是,是因为人家真的尊重历史。想尽可能地去还原历史。而我们电视剧拍的手撕鬼子什么的全靠电脑特技,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有本事玩点狠的。节选自袁腾飞博客《豪放派女汉子芈月》
小心,热剧虚构历史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在公元前年和公元前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剧中芈月嫁入秦国前,商鞅已被秦惠王处死,但至芈月执政时,仍坚持执行商鞅变法,为后来秦朝统一奠定基础。
只不过,商鞅被车裂是死后处刑,而非剧中展示的生前受刑。
合纵连横
合纵连横简称纵横,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各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阻止齐、秦两国兼并弱国;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当时主要的纵横家有张仪、苏秦及公孙衍等。
剧中浓墨重彩的春申君,虽位列战国四公子之一,但历史作为应排末座。
屈原之死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商鞅被车裂的时间是公元前年,屈原的出生日期则是公元前年,不可能出现剧中屈原谈论商鞅之死的情节。此外,芈月也不可能拜屈原为师。
责任编辑:王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