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点快一点专家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候:孩子穿衣服慢,忍不住抄起衣服就会他身上套,嘴里喊着快一点”;孩子吃饭慢,忍不住抓起勺子喊“快一点”,甚至直接喂饭;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嫌弃孩子走路慢,忍不住一路呵斥“快一点”……你有这样做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哦。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每一个人在他的活动中都会有一种节奏,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跟我们接近,我们就会感到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他人的节奏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假如我们要帮助他,我们就会用自己的节奏来代替他的节奏,由此使我们从痛苦中摆脱出来。成人对儿童的做事行为与此有点相似。”蒙氏教育的创始人玛利亚·蒙台梭利,她是意大利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她的幼儿教育体系,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童年的秘密》是她的代表作。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成年人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孩子们有他们的节奏,他们需要在自己的节奏中探索、训练、成长。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段子:一个小男孩在跑道上挥汗如雨。妈妈说:再跑快一点,再快一点。小男孩问:妈妈,跑这么快去哪呢?是啊,跑这么快,是为了什么呢?我们要求孩子快一点,再快一点的时候,有想过孩子自己的节奏吗?还记得,几年前我曾经带孩子参加过一次亲子活动,体验了一次催促的负作用:妈妈不停的催促孩子快一点,每当妈妈说“快一点”的时候,孩子的内心都在回应“等一等”、“等一等”。有意思的是,动物界中的高等动物,都会本能地使它们自己适应于幼仔的需要的。比如,当一头小象被它的母亲带入成年象群时,这些庞大的动物就把自己的步伐减慢到幼仔的步伐;当小象疲劳停下来时,它们也都会停下来。在这一点上,动物们还保留了本能和天性,我们得向大象学习哦。孩子有孩子的节奏,长时间的催促也许会让孩子变得很快很有效率,但也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没有人催他的时候,他反而不知道要快还是要慢。久而久之,孩子就没了自我,没人在一旁督促,反而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儿童之家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记录了她的教育事业的起源。年1月6日,在意大利,一个叫“儿童之家”的教育机构诞生。他们招收3-6岁的儿童。这个教育机构最初是一个建筑协会创办的,有趣的是,他们把这些孩子聚集在一起,目的只是为了避免公寓大楼的墙壁遭到“熊孩子”的破坏,从而减少维修房屋的费用。那些孩子无一例外来自贫困家庭,他们穿得破破烂烂,满脸胆怯,还有些孩子脸上挂着泪珠。这些孩子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几乎都是文盲。因为幼儿园只不过是建筑公司的权宜之计,没有任何社会资助,也没钱去购买桌椅,有时候甚至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具和教学用具。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情况,蒙台梭利幸运地发现了儿童的秘密。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将是一个伟大教育理念的开端。年后,这个教育理念仍然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开出无数花儿。它就是“蒙氏教育”。如今,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儿童有与生俱来的理性意识《童年的秘密》是蒙台梭利的重要著作,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在儿童活动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可以理解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没有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情。”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需要努力认识,并且了解背后的这个原因。机械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智慧是从外部世界的认知中,缓慢发展起来的。但是蒙台梭利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儿童是一个观察者和一个选择者,他们凭借自己的内在冲动和个人喜好,通过自己的感觉积极主动地接收各种形象,但并不会全盘接受,会有所选择。儿童有与生俱来的理性意识,并依靠内在的力量推进自己前进。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从来没有出过家门。保姆把他放在膝盖上,这时候爸爸和叔叔同时出现在他面前,他们年龄相近、身材相似。婴儿一开始会感到非常惊讶,随后会有些害怕。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他的左边和右边。孩子转头看其中一个人,目光中会有疑惑、焦虑,但一会儿就微笑起来,突然又恢复了惊恐。婴儿又转头去看另外一个,看了很长时间后,也笑了。孩子惊恐的原因是什么呢?蒙台梭利解释说是婴儿原本意识中只有一个男人,突然变成了相同的两个男人,所以他的理性意识有些混乱了。虽然孩子只有4个月大,但是他天生就已经具备理性意识。环境在教育中起很大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需要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他不会感到拘束,可以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需要一个自由的环境,一个适宜他发展的环境。这样,儿童的心灵可以自然地得到发展,并自动地揭示它的秘密。一个朋友是蒙氏幼儿园的老师,曾经带我们去蒙氏幼儿园参观过,那里环境真的很好,房间光线充足,窗户是低矮的,便于阳光照射进来;窗台上布满绿色植物和鲜花;各式各样的小家具,比如小椅子、小桌子……那一刻,真希望自己回归孩童时代,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随心所欲地活动,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在蒙氏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处于被动位置,他们不会权威的要求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老师们更多的时候就像一个陪伴者,只是在一旁启发引导孩子自主思考。蒙氏幼儿园在蒙氏幼儿园,无时无刻都能体验到那种自由、平等的氛围。蒙氏幼儿园没有各种排队:餐前去卫生间的排队,加餐后去洗手的排队,如厕的排队,这些都没有。孩子们想去就去,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老师也不会给孩子们集中上课,孩子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表面上看他们是在玩各种教具),自由操作。老师一般不会介入。孩子们在操作蒙氏教具的过程中提高心智,学习各项生活技能。平等、自由是蒙台梭利一直推崇的,她觉得这样的环境不会让孩子感到拘束,可以更好、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纵观国内那些普通的幼儿园,孩子们入园后,老师就会教他们读拼音、写汉字,甚至计算,每天还会布置家庭作业。所有的孩子都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些事情。每个孩子看起来都乖巧听话,但是却缺少孩童应该有的活力,也不敢主动尝试。婷婷上幼儿园的时候,不管做什么都很保守,我问她原因,她说老师没有教过可以这样。我也参加过幼儿园的公开课,老师很卖力的讲授那些知识点,孩子们也很卖力的配合,课堂上看起来很安静,可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蒙台梭利不遗余力地赞美儿童,并且一再地提醒人们: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环境中的那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我们成人往往是忽视的……给孩子一个自由、平等的环境,不要用权威去干涉他们,让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去成长。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是婷妈,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让我看到。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yy/11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