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袁腾飞

都说袁腾飞老师历史课上得好。水哥忍不住想:复制千千万万袁腾飞,从此华夏历史课堂俱欢颜啊。问题是,怎么复制呢?

一、袁腾飞何许人也?

首先要做点科普,互联网发达,查点资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资料是否可靠。因此要多方查询和比较,一句话,兼听则明。目前搜索引擎中,常用的是百度,其优点是与国内的主流信息和思想比较切近,缺点亦如是。其次是维基百科,可信度较高,信息上可以与百度互补,尤其英文版,不为大众所知的信息更丰富些。以下资料,基本整合自这三处。

维基百科中文版对袁腾飞的介绍如下,与百度基本无区别:

“袁腾飞(年2月8日-),北京人,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学高级教师。曾任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课教师13年,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研究员,北京市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北京精华学校教师。曾参与北京市高考历史命题工作,也是《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人教版)的编写者之一。

年6月,袁腾飞在精华学校的讲课片段被传到优酷网上,受到网友追捧,其粉丝号称“藤枝”,被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先后推出由他主讲的《两宋风云》,《塞北三朝》;是继纪连海之后,第二位在《百家讲坛》演讲的中学老师。”

从资料看,袁老师“根正苗红”,是历史学科教学领域的后起之秀,经验丰富,功底扎实,讲课极受欢迎,必定有可资借鉴之处。

袁腾飞(南方周末摄制)

二、袁腾飞哪些做法可以借鉴?

实例一

维基百科中文版(以下简称“维中”,英文版简称“维英”):袁腾飞的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教学研究会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友西教授:就说一个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就得掌握一桶水;然后你在那一桶水里头,你把那个好的、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提炼出来,你教给他,这样才好。那这个袁腾飞就至少他是按照这个方向走的。你不能说他已经一桶水他都满了,他不是那个意思,他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于友西教授,此采访片段于年9月5日22时36分在《小崔说事》节目中播出

借鉴一:一个教师,特别是人文学科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加强学习,广泛阅读,不独为了工作,也是“文科生”生活的情趣。日复一日在考点中打转,为考点而考点,从考点到考点,自己无聊,学生也感到乏味,久之教学与课堂学习的生命力就流失了。

实例二

维中: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鸣表示:“我们的教育是标准答案教育……这样的中学教育,能出来一个袁腾飞,把历史讲得这样生动、好玩……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老师,无论如何都是好老师。”……

搜狐网读书首页社科总馆历史杂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2:

第一章落魄挨打奈何天

总论:清入主中原近两百年,在嘉庆、道光时,社会上已经露出衰靡之象,西方资本主义的狂澜,却汹涌澎湃。自工业革命后,民族主义勃兴,西方列强都向外扩展,新大陆成为新一轮角逐的焦点。资产阶级发展的机会就像秃子头上一根毛,你抓住就抓住,抓不住就没了,西方国家玩命儿地苦苦寻觅。

目录:穷玩火富玩烟(1)……穷玩火富玩烟(11)大敌进逼,避暑第一(1)……大敌进逼,避暑第一(6)太平城里太平军(1)……太平城里太平军(7)潮人看世界(1)……潮人看世界(3)

借鉴二:从袁老师的代表作品《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就可以看出,他的语言特点就是生动,善于概括,善于将纷繁复杂的史实提纲挈领地以口语化和高度简洁的方式展现出来,好处显而易见,就是引起兴趣,抓住注意力,好记,这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效率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袁老师说《这个历史挺靠谱》才是他的得力之作。水哥目测比《历史是个啥玩意儿》靠谱。

实例三

搜狐网读书首页社科总馆历史资料这个历史挺靠谱2·袁腾飞讲中国史(下):中国近代史4.睁眼看世界的潮人们(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

谢晋导演在20世纪90年代拍过一部叫《鸦片战争》的电影,纪念鸦片战争周年。电影末尾,林则徐充军伊犁。实际上朝廷几年之后就把他召了回来,林则徐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最后死于剿灭太平军途中。林则徐被认为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在广东设立译馆,组织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为了对抗西方战舰,林则徐提议建设新式海军。可惜这些都没有付诸实践。

林则徐去世时,咸丰皇帝刚刚继位,咸丰帝很看重他,对于他的离世无比悲痛,亲题挽联,把他比作诸葛亮,谥号文忠。影片中林则徐被充军时,亲朋好友去送行,路遇力主同英国人签约的琦善。琦善因为同英军签约,被当成卖国贼,也被充军。林则徐上前跟琦善打招呼,琦善见到林则徐就放声大哭,说你看你充军落一个民族英雄,你看我弄一个汉奸的名声,我哪儿说理去,都是为皇帝尽忠啊。林则徐就安慰他,说我这一去就再没有机会见到皇上了(他后来做地方官确实再也没有机会见到皇上),但因为你是宗室,你还有见皇上的机会。如果你再次见到皇上的话,林则徐说着就从自己车上抱出一个地球仪,交给琦善,说麻烦你把这个交给皇上,告诉皇上当今世界群雄并立,不能再做天朝上国的迷梦了。林则徐认识到中国当时在很多地方已经落后了,他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借鉴三:灵活运用史料。史料教学是近几年历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袁老师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好的探索。我通读了他的四本《历史是个啥玩意儿》,发现他的知识框架与现行高考中考内容完全一致,主要考点一个不缺,他的特点就在于用新鲜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材料来说明,强化考点,或者以材料来引入和联系考点,做到一鱼多吃。上面所举的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两则材料,第一则生动说明主题,紧接着第二段材料又点出了时代背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实例四

百度百科:在讲《抗战爆发》一节时,谈到淞沪抗战,谈“四行仓库保卫战”,他生动地讲了女中学生冒死泅渡苏州河,把国旗送到被围困的阵地一事,以及壮士腰捆炸药从仓库顶跳下与敌同归于尽的壮举,令听者动容。在这里,爱国主义的教育可谓“润物细无声”。

借鉴四:如何在繁忙的初三复习课中渗透情感价值观教育?袁老师的做法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情感价值观不是必须落实的考点,却是人文学科特别是历史学科必须重视的内容。这种有些务虚的东西,是不能空口说白话的,必须在具体情境中,在足够的情感积淀下才能够因势利导,而创设历史情境,描述具体场面来营造情感价值观渗透的氛围,正是袁老师在此处做到的,而且效果很好。值得好好揣摩和学习。

三、袁腾飞哪些做法值得商榷?

先看材料:

材料一:维基百科英文版:AlthoughYuanisnotapoliticaldissident,hislecturesonmodernChinesehistorycoveredsensitivetopicssuchastheGreatChineseFamineandtheCulturalRevolutionindetailsthatarenotordinarilyrequiredinthehistorycurriculuminChina.Inparticular,heisdeeplycriticalofMaoZedongandhispolicies.YuancalledMaooneofthethreegreatdespotsofthe20thCentury,rivalledbyonlyHitlerandStalin;healsooncecalledtheMaoZedongMausoleuminTiananmenSquareChinasYasukuniShrine.Hislecturesonsuchtopicsbecameanobjectofgovernmentattentionandattacksfromleftistconservatives,includingthreatsoflawsuitsfordefamation.

伟大的维基百科必将因其对人类文明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被载入史册。

亲爱的们,英语学了有什么用?上维基百科英文版啊,海量信息,你懂的。

这方面的问题百度百科没有提及。我试着翻译如下:尽管袁并非一位政治异议者,他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论却涵盖了不少敏感话题,如大饥荒(即课本说的“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这些事件的细节在中国的历史课程标准中一般不做要求。他对毛泽东及其政策的深度批评尤为特异。袁称毛为20世纪“三大专制者”之一,只有希特勒和斯大林才能与之相提并论,还将天安门广场的毛泽东纪念堂称为中国的“靖国神社”。他对这些话题的讲论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和左派保守分子的攻击,包括毁谤诉讼的威胁。

材料二: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的一段讲课视频日前被公布到网上,引发网友争论。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官方网站下“群众事务呼叫中心”栏目公布了一封群众来信,表示希望“管管历史老师袁腾飞”。该中心随后回复称,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对袁腾飞有关事件进行了调查,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已对袁腾飞进行批评教育。——网易新闻网易新闻中心社会新闻正文教委会调查袁腾飞错误言论事件责令深刻检查-05-:14:49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袁老师的问题,也是历史课堂上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尽量不要涉及有学术争议的问题,特别是没有成熟研究结论的问题,尤其谈论的问题如对社会和谐有不良影响,当慎之又慎。

四、结语

袁老师是个不错的历史老师,优点多多,应当好好取经。袁腾飞是不能复制的(克隆人类违反道德哈),也不必,但袁腾飞一些好的做法完全可以借鉴,可以提高课堂效益,提升课堂品味,彰显人文学科的本色。总之,这个同志很靠谱,向他学习,没错。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长按下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yy/5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