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公筷的习惯?家里一直都有使用公筷的习惯,主要是因为这样显得卫生一点。
尤其是疫情以后,很多人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开始推行分餐制,认为西方这种分餐制更适合大家。这一点咱们稍后展开讲一讲,先来学习一下筷子的相关英语,“公筷”用英语该怎么说,是“publicchopsticks”吗?
“公筷”用英语怎么说?
公筷指的是专用来夹菜的筷子,一般来说分为两种:每人配备一双或一桌配一双到凉爽。这类筷子只可在夹菜时拿来使用。
筷子起源于中国,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而公筷亦起源于中国。宋代以前,由专人使用公筷公勺为食客夹菜,大家分桌吃饭,是文明礼仪。
《西湖余志》载:“高宗在德寿,每进膳,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吴后问其故,曰:吾不欲以残食与官人食也。”宋高宗赵构吃饭用公筷夹菜给自己,不沾自己口水的剩饭赏赐给宫人们。
当时贵族人家里,把“公筷”作为一种待客礼仪:主人为了表示尊重,用公筷给客人夹菜。
很多人在翻译“公筷”的时候可能会下意识地翻译成“publicchopsticks”,但其实真正地道的说法应该是“servingchopsticks”。相较而言,public更强调“大众的、公众的”,而“serving”更强调“用来服务的”。
因此,我们把这种起服务作用的筷子叫做“servingchopsticks”。同理,“公勺”就是“servingspoon”,餐饮的“托盘”是“servingtray”。
e.g.Touristsareurgedtocarryoutself-protectionmeasures,practicingsocialdistancing,washinghandsfrequently,wearingmasksandusingservingchopsticks.旅游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一次性筷子”用英语怎么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用“一次性筷子”的习惯?
有些朋友会因为环保问题选择用可循环使用的餐具,有些朋友则会因为便利性原因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地”在英文中可以说成“disposable”或者“one-off”。
这里的“disposable”理解为“用后可丢的”也就是咱们说的“一次性的”,如:disposablegloves/razors一次性手套/剃刀。在金融概念上它还有“可随意支配的”意思,如:disposableassets/capital/resources可支配资产/资本/资源。
“one-off”也是“一次性的”含义,如:aone-offpayment一次性付款。它作为形容词使用时表示某件事物是独一无二的,仅会发生一次的;作名词使用是指代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一次性发生的事情。如果说某个商品,如车,全球仅生产一辆,就可以说这辆车是“one-offcar”。
在餐具中,我们一般把“一次性筷子”叫做“disposablechopsticks”。同理,一次性杯子可以说成“disposablecup”,一次性餐具则是“disposabledishware”。
e.g.Couldyougivemeapairofdisposablechopsticks?你能给我拿一双一次性的筷子吗?
其他餐具的英文表达如下:
fork餐叉
knife刀
spoon勺子;调羹
soupspoon汤匙
icecreamscoop冰激凌勺
straw吸管
coffeecup咖啡杯
coffeepot咖啡壶
mug马克杯
teatray茶盘
glassdish玻璃盘
saucer茶碟;茶托
plate盘子;碟子
tureen汤碗
话说回“分餐制”。所谓分餐,是指使用餐器具分开,各自在搁置食物的家具前吃饭的方式,由一人独自使用餐具,在搁置食物的家具旁就餐而形成的系列规制,就叫分餐制。
很多人浅显地把“分餐制”当做西方的传统,而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合餐制”。其实“分餐制”在中国古代发展的历史也相当悠久。唐宋以前的漫长时代,古代中国人都是“分餐而食”。“分餐制”的形成是由当时人们的起居方式、家具发展水平和严格的礼仪制度决定的。
由于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成果的相对匮乏,今人对周朝以前人们起居饮食生活面貌的认知并不清晰,但关于先秦两汉时代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众多,典籍和考古发现都能表明中国先民居家的主要活动多是在“筵席”之上,即地上先铺一张大席,称“筵”,“筵”之上再加一张比筵略小的席,称“席”--这也是“筵席”一词的由来。人们的饮食活动则是坐在席上完成的。
《史记·项羽本记》中描写的“鸿门宴”中,就透露出当时实行的也是分餐制。在宴会上,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5人一人一案。在唐代,画家顾闳中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每个人面前都摆有一张高桌,放着餐具和食物。
回顾历史长河,中国“分餐制+公筷公勺”比“合餐制”的历史要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