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刘云涛 http://www.yushiels.com/m/文丨Tina育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共字,阅读需要2分钟。在二胎政策刚开放后的不久,很多35岁以上的女性生了二胎,她们用自己带娃的血泪史总结了一个带二胎的经验,那就是:二胎照“猪”养。“照着猪养二胎”听起来确实不好听,但没有任何歧视孩子的意思。而是对娃的生活教育要粗糙一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呢?先来看一位生了两个娃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在刚怀老大的时候,全家上下都是以我为中心,从孕期开始就是“家庭重点保护对象”堪比国家级珍惜动物,结果孕吐、挑食、各种问题不断,还辞职专门在家休养;大宝出生后,大宝就是成了我们全家人“国家级珍惜动物”,吃喝拉撒还有生活用品样样都做到精细无比,甚至奶粉配比都要用量杯、温度计、纯净水,本想着养娃就该是这个样子,结果发现,老大非但抵抗力弱,连生活能力都差到不行,动不动就生病,遇到事情哭唧唧……愁死了!后来,怀了老二。国家级珍惜动物?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这些统统都不是!该上班上班,该做家务做家务,该干嘛干嘛,与正常的上班女性毫无区别。孕吐?根本没有!挑食?根本没有!二宝出生后就更神奇了,衣服穿哥哥剩下的,奶粉也是大概齐差不多就行,玩具也基本不怎么清洗,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结果,老二的身体超级好。很少生病不说,平时还总爱笑,躺着就睡着,到点就吃饭,1岁半就不再喂饭了,自己拿着小勺子吃得倍儿好。现在老大5岁,挑食,还让喂饭,动不动就哭闹;老二3岁了,啥都吃,自己吃从不让人喂,玩啥都开心,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别人想帮他,他都不让!咋差距就这么大呢?其实看完这位妈妈喂养两个孩子的方法我们就能深刻的得到一个道理:中国式养育孩子才是符合中国孩子的。什么是中国式养育孩子呢?那就是粗养、放养、大大咧咧的养。注意一下,这里的粗养、放养、大大咧咧的养绝对不是指完全不管孩子。而是在遵守安全、方便、有效等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锻炼、自己去发展本身的生活技能。现在很多年轻人受到了太多西方的影响。给孩子冲奶粉用量杯、用温度计、还要无菌消毒……真的好吗?作为父母的我们,着实应该重点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当孩子越被父母在一定原则下粗养放养后,孩子会越健康。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反而是,越在意越会发生问题。墨菲定律大家都知道,是在年,由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A.Murphy)提出的。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阴一阳之谓道,早就对西方近些年提出的所有定律有了包含和概括。当然,我们先人表达的词可能不是“某某定律”但其表达的道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现在父母为什么要精养孩子?归根到底是担心孩子吃不好,爱生病,发展不好等等。根据墨菲定律来套用,其实往往越担心什么就会越可能会发生什么。而当我们能够用平常心去接纳一切后,反而会变的更好。中国传统文化讲平常心,就是这个意思。养娃,用“养猪心态”去养,虽然表达方面确实会有一些让人反感,但我相信,其含义也是让所有的家长们能够用“平常心”通过家庭生活教育来规范和引导孩子。可是,很多家长没有平常心。尤其是父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学霸级别的高等人才。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比自己成就低,这本身就是“没有平常心”。电视剧《小舍得》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老师对南俪说,我们的孩子肯定没有我们优秀。因为大约有一半人上不了优质高中,高中毕业后又会有很多人考不上本科……所以,之后的南俪开始担心,于是乎开始对自己女儿实施了疯狂的报班学习模式,她太担心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力不及自己。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不如自己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理论,遗传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均值回归」。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家族传承也是一代一代的。如果这一代智商太高,按照物极必反的阴阳平衡之道,下一代的智商可能会很低;所以,中国讲求——差不多就行了。按照这种方法,大家可以去套用一下自己的家族。如果你的爷爷超级聪明,你的爸爸可能智商一般,到了你这一代可能又会高一些,下一代,可能又会稍微低一些。同样,如果你的家族中,上一代人特别努力,成就了很好的事业,那么下一代就是一个不会那么努力的富二代;同样,如果上一代人,很安逸,没有很努力,那么下一代人在事业方面可能就会反超上一代……继续说回孩子“当猪养”的话题。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本质。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以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文化有智慧的父母,绝对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连基本的生活洗衣服做饭都不会,岂不悲哀?(图片来源网络,侵删!)我是老阿姨Tina,一位喜欢写点文字的普通人。希望看完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启发。愿您向阳而生,满面春风,做心中那个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