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拿筷子吃饭,但你不一定明白它为啥叫

外国人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是一种特别明显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要拿刀叉吃饭很容易,但那些试图学用筷子吃饭的外国人,往往要经历一番“洋相百出”的艰苦过程,才能勉强过关。中国是筷子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筷子为啥叫“筷子”,它又有哪些禁忌。

筷子在中国历史悠久,《韩非子·喻老》记载商朝历史时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个“箸”(与住同音)就是指筷子,多年前,纣王就开始用象牙做筷子。而最原始的筷子,肯定比它粗糙多了。

远古时期,先民们首先是“茹毛饮血”,整天吃生的食物,后来他们发现,食物烧熟了吃更美味。于是各种炊具都出现了,人们用木头、石头、铜器等制成餐具,烹煮食物,为了吃东西时不烫着自己,勺子、餐叉、筷子纷纷被发明出来。

不过中国先民比较讲究实际,因为筷子和勺子比餐叉更加轻便好用,所以到了战国时期,餐叉就被淘汰了,只剩筷子勺子保留下来。筷子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字,在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汉朝时改称为“箸”,到了明朝年间,才开始称“筷”。

筷子的名称为啥从“箸”变成了“筷”?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记载,那时候江南一带的船家很忌讳“箸”这个字,因为“箸”与“住”同音,船要是停住了,生意就没了;他们又怕船被虫“蛀”,为了图个吉利,把它改成“筷”,寓意行船快,顺风顺水。

流传至今,中国人已经习惯把这两根简单的餐具统称为“筷子”。筷子看似简单,其实也包含了不少中国的传统智慧,比如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的阴阳之道,又比如筷子必须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的自然大道。

在民间,筷子的使用禁忌不少,其中一些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听大人说过。首先,吃饭的时候,不能把筷子竖直插在碗里,那样很像给去世的人上香,不吉利。第二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要拿着筷子敲碗,这是乞丐才会做的事情,在家做不像话,会让家里有破败的风险。

还有就是,摆放筷子时,一定要摆的长短一致。这是因为古代的棺木是三块长板和两块短板做成的,筷子摆得长短不一致,会与丧事挂钩。此外,吃饭时用筷子指着人、把筷子含在嘴里嘬出声音,都是没有家教的行为,会让别人感到厌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ss/11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