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圣水双芽水亦是春季助长食疗方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现代人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而现在的孩子却容易动不动就生病,小小年纪有黑眼袋,容易积食、感冒咳嗽、过敏也越来越多,原因之一就在于不合理的喂养方式所造成的脾胃功能的损害,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款能够消积健脾的‘“双芽水”。

双芽水是啥?

大麦、稻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面、米的原型,如果把大麦、稻子生芽,它们就产生了不平凡的作用,可以起到健脾胃,助消化,疏肝等作用。

生麦芽

生谷芽

麦芽、稻芽就像一对儿兄弟,中医认为它们两个的主要能力都是健脾开胃,而且都入脾、胃经。但麦芽的能力更强一些,而且麦芽还能调节乳汁的分泌。

《本草求原》:凡麦、谷、大豆浸之发芽,皆得生升之气,达肝以制化脾土,故能消导。凡怫郁致成膨膈等症,(麦芽)用之甚妙,人知其消谷而不知其疏肝也。

《本草纲目》:麦糵、谷芽、粟糵,皆能消导米面诸果食积。

《本草经疏》:麦糵,功用与米糵相同,而此消化之力更紧,其发生之气,又能助胃气上升,行阳道而资健运,故主开胃补脾,消化水谷及一切结积冷气胀满。

《医学衷中参西录》:大麦芽,能入脾胃,消化一切饮食积聚,为补助脾胃之辅佐品。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但麦芽消食健胃力较强,而稻芽力较弱。稻芽也有生和炒两种,炒过的稻芽健脾的作用会更强一些。

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稻芽具有:“消导米面诸果食积。”

双芽水配方:

生麦芽……20克生谷芽……20克

清水浸泡3--60分钟,煮沸15分钟。代茶饮。

如果大便不成形甚至腹泻,用炒麦芽、炒稻芽。本方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饮用,成年人服用的话可以适当加大用量。本方饮用三天症状无改善请及时就医。

这里需要强调生麦芽和炒麦芽的功能各不同,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区别,供大家学习。

生麦芽

长于健胃,通乳。可以调理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胃胀,消化不良。生麦芽,还觉有“种子”的生发的性质,与肝气相应,所以生麦芽还有一定的疏肝作用。

对于正哺乳的妈妈如果有乳房胀满,乳汁郁积,也可以将生麦芽煮水喝,具有一定的通乳作用。

炒麦芽

就是将生麦芽炒至焦黄,这时候麦芽具有回乳作用,而且炒至焦黄,中医讲“焦香之气”最为悦脾,所以健脾作用会比生麦芽更强一些。除了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胃胀,还可以用于脾虚引起的大便稀溏。

另外,哺乳的妈妈想回奶的话可以煮炒麦芽水喝。

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重要提示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所以吃的东西多了杂了,消化不了,自然伤害脾胃。调理脾胃的最佳方法依然是忌口+推拿;《本草纲目》记载:有积者能消化,无积而久服,则消人元气也,不可不知。双芽水虽然属于食疗方,基本无副作用,但过犹不及,如果饮食不忌口,仅仅靠着各类消积水、消积丸,也会对健康不利,会消弱孩子的元气。

1.双芽水是啥?

大麦、稻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面、米的原型,如果把大麦、稻子生芽,它们就产生了不平凡的作用,可以起到健脾胃,助消化,疏肝等作用。

2.双芽水范围?

适合什么样的孩子?

双芽水是两种谷物发芽的食材熬制,温和而安全,基本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都可以喝。但是舌苔黄,咳嗽,发烧等情况应停止服用。

3.双芽水的助长价值?

种子萌发时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生机,春天借助谷芽和麦芽的生发之气电动人体的阳气生发,为孩子长高助攻。其实双芽水全年都可以喝,但是春天最适宜,借着春意萌动,让孩子脾胃调理旺盛生长。

4.双芽水的调理范围?

除去双芽水的萌发能量外,它们对脾胃的调理功效也不错哦,可辅助改善小儿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大便秘结等问题。

5.如何熬双芽水?

谷芽,麦芽加水熬煮,水开后小伙熬煮5分钟,关火。食疗小方代水饮,不拘次数,春季助长的小朋友一次建议喝三五天,1岁以下小儿减半。

便秘:

主药:生谷芽(男9g女8g)

生麦芽(男9g女8g)

拉羊粪蛋样:主药兑蜂蜜+南方:芦荟(男5g/7g,女4g/6g)

北方:决明子(男5g/7g,女4g/6g)

饮食不好引起的便秘:主药+鸡内金北方男3g女4g(南方不需要加鸡内金)

+淮山男5g/7g女4g/6g

可配合推拿手法。

祝愿小朋友们健康快乐!

福宝堂:新八中往西米路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ss/9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