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两要让宝宝自主进食,培养孩子独立

导读:看到过一则新闻,医院急诊救治了一名小女孩,胸腔被打碎的碗片刺伤,右下肺也被刺伤。医院及时,孩子经过手术脱离危险。这名小女孩儿受伤的原因竟然是家长追着喂饭时不小心将碗摔碎,而她正好摔倒在碎片上受伤。家长慌乱中,将碎片拔出造成大量c血,好在经过救治有惊无险。

看了新闻相信很多父母惊讶之余还有些后怕,给孩子喂饭还有这么大的隐患,大部分孩子不都是从成人喂饭慢慢锻炼自己吃的吗?生活中确实普遍存在,妈妈觉得你冷那你就冷了,妈妈觉得你饿了你就是饿了。喂饭也是这个道理,成人只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孩子是否吃饱,进食速度是否合适,这些感受被家长忽视了,或许在吃饭这件事上没有意识到考虑孩子的意愿。

01、宝宝自主进食与自控力有关

孩子在1岁左右已经可以手拿勺子,他们也渴望和成人一样,尝试自己吃饭。此时只是父母自认为他的年龄小,不会吃,或担心吃不饱。因为在自主进食过程中,会弄得遍地狼藉,而且一餐下来需要的时间很长,所以成人没有耐心等待,也就剥夺了孩子自主进食的机会。

为了方便省事家长喂饭,自认为的速度或食量未必适合孩子。很容易造成宝宝饱腹或饥饿感失调,也会降低他对食物的兴趣。

《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曾指出,家长帮孩子做一件事情,他的抵触是想表达自我意识,是为了争取独立而做努力,如果家长把抵触行为仅仅当作反抗,那就错失了培养他自我控制的机会。

很显然可以理解为:在成人喂饭过程中,孩子兴致不高,甚至抵触不吃,也许就是他受自我意识控制要自己尝试。而很多家长误认为是天性调皮,于是出现了追着喂用手机、平板、电视各种方式哄着吃的情形。

哈佛大学在研究人脑发育时曾得出一个结论:婴幼儿期对外部世界自主探索可以协调大脑各区间的能力。宝宝在1岁左右开始有自主意识,而到了2岁这种意识更强,如果此时不从基本的生活技能锻炼他的意识,那独立自主性很难形成。

所以这个时期对于吃饭、如厕等这些基本生活技能,父母要学会“袖手旁观”。以小观大,吃饭是小事儿,但是从吃饭开始,培养独立人格是大事儿,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性格形成。

02、学会“三不两要”让宝宝自主进食

在《食育》一书中藤森平司曾讲到:希望孩子在玩和吃的过程中,遵从自主意愿,体验吃的感受,把吃饭当作快乐享受,享受和成人一起吃的过程。自主进食能锻炼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自控力,为以后管理自我奠定基础,家长需要很重要。

第一:催促有耐心

幼儿时期对外界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吃饭也一样,他们对每样食物都有探索研究的欲望,加上协调能力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需要的时间很长。家长应该有耐心,只要他的兴趣在食物上,能继续吃那就不要催。

第二:担心挨饿

成人之所以想喂饭,其中一个原因大都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其实这都是自以为,饿了找食物是人的本能,如果他真的感到挨饿了,对自主进食也能起到驱动作用。

第三:做其他无关事情

很多父母在餐桌上不忘追剧、看视频或者边看电视边吃,这样的示范给宝宝传达,吃饭时可以边吃边玩或做其它事情。于是成人喂,自己就能腾出手来玩儿,他们觉得也很开心。

第一要:给孩子参与“烹饪过程”的机会

通过了解各种食物的烹饪过程,可以提高兴趣和食欲,很多父母给孩子玩“厨房游戏”还有助于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平时家长在做饭时,偶尔可以让孩子了解洗菜,切菜、制作过程。

第二要:遵从孩子自主意识

如果宝宝有明确的意愿表示吃或不吃,那么遵从他的想法,让他决定吃多少,吃什么。根据自己意识做的事儿,总比按父母的意愿去做要积极很多,成人可以引导,但是最终还要遵从孩子自主意识。

碎碎念: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如果不能独立,就没有自由。被人催促或者只有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某件事,心里很难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习惯他会认为这是必须完成的,是责任,而不应该让成人催促或帮助,这样才能逐渐形成独立人格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tp/111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