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奥密克戎”,老年人要加强身心防护
今年1月8日以来,天津市先后报告多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遭遇奥密克戎变异株。专家指出,奥密克戎病毒感染的新冠肺炎隐秘性更强,传播性更强。老年人口数量众多,免疫功能弱,加之患有一些基础性疾病,使得他们在面对病毒时更加脆弱,成为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因此老年人需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积极地应对危机。
面对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一些老年人出现焦虑、恐慌的心理,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安全感的降低导致一系列冲动和退缩行为,比如:抢购囤积食品、药品,过量使用消毒剂、拒绝与外界联系等等。
这次疫情的蔓延恰逢中国传统春节,居家隔离防疫的要求使很多老年人无法像往年一样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亲朋好友间的聚会也因安全考虑而取消,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又不擅于利用科技手段与外界取得联系,因此部分老年人会出现痛苦无助、孤独感上升的心理现象。
在疫情面前,焦虑担忧是每个人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长期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状态,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危害身心健康。因此,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老年人需要调整心态,积极防控的同时,避免陷入过度恐慌。
一、提高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疫情发展,老年朋友已经自觉进入积极的防疫状态。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大家要继续保持谨慎,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二、科学调节焦虑情绪,避免过度恐慌
疫情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让人感到焦虑、害怕,在接纳的同时,老年人可以利用自身更加擅长的情境选择、注意转移等情绪调节策略来进行自我调适,不要让自己陷入过度恐慌。当出现焦虑、惊恐等情绪时可以增加与家人的交流,促进情绪的流动,缓解消极情绪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三、建立积极的居家方式,保持乐观心态
减少外出、居家休息是降低交叉感染机会的有效方式。老年人在居家生活安排上要尽量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正向思维,将居家休息视为增进与家人亲密关系的良机,享受平静安乐的生活。可以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维持与亲朋好友交流,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