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听上去好可怕
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宫颈糜烂”是很多女性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一讲到“糜烂”,人们在脑海里产生的画面感会特别强烈,甚至强烈到以为自己得了严重疾患,已经病入膏肓、无法医治。
“宫颈糜烂”,一种听上去很吓人的“病”,其实,它早已经被逐出“疾病家族”!不信?在《妇产科学》(年第7版)教材中,“宫颈糜烂”已经被“踢出了”,取而代之的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名字。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宫颈糜烂”就是个“假病”。在过去,当医生观察到宫颈颜色发红的时候,觉得看着像皮肤湿疹样的糜烂,就把这一现象称为“糜烂”,这是便于老百姓理解的描述方法,但并不是真的“烂”了。为什么会发生“糜烂”呢?因为在宫颈口有一个“鳞柱交界区”,上方(靠近子宫一侧)是柱状上皮,下方(靠近阴道一侧)是鳞状上皮,当受到激素或外界因素影响时,柱状上皮就会向下生长,即“柱状上皮异位”,当柱状上皮显露较多的时候就会露出皮下的血管,显得那里颜色发红。所以说,宫颈糜烂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状态。
问答
01
问:如果出现“宫颈糜烂”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答:进行妇科筛查。
02
问:为什么要进行筛查呢?
答:因为“宫颈糜烂”的这种表现在外观上与早期宫颈癌的症状非常相似,医生无法仅从外观上判断这种“糜烂”究竟是单纯的生理性表现还是宫颈癌。许多女性也都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但其实,两者并没有因果关系,“宫颈糜烂”不会导致宫颈癌,这两者只是在外观表现上很相近罢了。举个例子,两个人,一个人长得丑,另一个人长得好看,我们不能说长得丑的是坏人,长得好看的就是好人。真正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主要依靠定期进行TCT(液基薄层细胞)和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03
问:“宫颈糜烂”需要治疗吗?
答:分情况对待。
如果TCT及HPV的检查结果均为正常,那么说明此时的“宫颈糜烂”只是生理性的或是轻度炎症造成的,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都无需干涉,完全没有必要把宫颈都治疗成“光滑”状态,只要保证每年都完成TCT及HPV的检测就行。不过,由于宫颈上皮相对薄弱的时候可能会出血,表现为白带有血丝、少量阴道流血、性生活后出血等,因此可能导致感染,引起白带增多、异味、色黄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用一些抗感染的药物或是中药栓剂进行治疗了。
如果TCT及HPV检查结果有异常,应尽早做阴道镜检查以进行明确诊断,之后再根据检查结果来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当然,治疗之后也不能大意,必须定期复查和随访,以免复发。
小结
综上,“宫颈糜烂”不是病,无论是否“糜烂”,定期进行宫颈筛查是“王道”,希望大家对其不要谈虎色变,而要用正确的心态认识它。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党办丁易
想了解更多医学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