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公筷公勺了吗这5种疾病可通过筷子传播

用公筷不是“瞎讲究”

这5种疾病可通过筷子传播

此次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也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是传播病原微生物。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引起交叉感染,增加疾病感染风险。

01

新冠肺炎

目前明确新冠肺炎能通过飞沫传播,病人或者无症状感染者的口水也是可以检测到病毒的。

虽然近距离聚餐感染主要是因为病毒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但是也无法排除病毒能通过口水进入消化道的可能性。

02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常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中,在不分餐的情况下,筷子很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当一个感染者用筷子夹送食物入口,如果筷子沾染到口腔内的幽门螺杆菌,再去餐盘夹菜,就可能污染食物,进而将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给同桌的人。

另外,有孩子的家庭常因为不正确的喂食意识,例如直接用嘴巴吹凉或嚼碎食物后喂孩子,会导致孩子传染幽门螺旋杆菌。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状表现为发热,口腔内出疱疹,以及手、足、臀等部位出现皮疹,可伴有腹痛、腹泻、头痛不适等症状。

6岁以下的幼龄儿童免疫力比大人弱,更容易受到感染。

手足口病主要透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比如唾液、穿破的水疱、粪便或触摸受污染的物件进行传播。

如果与手足口病患者共同进餐而不实行分餐、使用公筷的方式,则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04

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其病毒易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长期和这些人共用杯子、碗筷,病毒有可能通过唾液传染到健康人身上。

05

EB病毒

传播源患者可以通过亲密的动作进行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唾液传播,一般常见病发人群是免疫力低下的幼儿。

感染病毒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相似,还会伴随高热、咽峡炎或出现扁桃体白膜等,在免疫力低下时可以导致反复感染。

亲吻孩子、嘴巴吹凉食物、嚼碎后喂食,都是EB病毒感染孩子的主要手段。

如何正确使用筷子?这些方法有帮助

1

在家吃饭

固定餐具: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

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做法。

2

餐馆就餐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3

正确消毒

除了使用公筷、分餐进食之外,给筷子正确消毒也要注意。

定期更换筷子,最理想为三个月一换,最长不超过一年。建议家庭每天都进行一次碗筷消毒。消毒方式可选择:

消毒柜消毒:包括高温消毒、紫/红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按照设备要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消毒。

煮沸消毒:把洗净后的餐具放入沸水中,没过餐具,煮沸5分钟以上。若消毒奶瓶、奶嘴等用品,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蒸汽消毒:将餐具放入蒸笼中加火蒸,当水沸腾后,再继续蒸20至30分钟,再将餐具自然冷却。

来源:教育之江

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jingmilana.com/glzl/11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